避開誤區 科學防治慢阻肺
“慢阻肺是因呼吸道長期暴露于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物環境下,致使呼吸時氣流受阻、肺功能逐漸減退的一種疾病。”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熊福表示,慢阻肺不僅導致肺功能逐漸下降,還可引起其他器官、系統的并發癥,增加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礙等患病風險。
“有觀點認為,只要胸片正常就不會得慢阻肺,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熊福說,慢阻肺患者早期胸片一般無明顯變化,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肺紋理增多或紊亂等一些非特征性改變,部分慢阻肺患者即使已經出現咳嗽、咳痰或氣短等不適,胸片檢查時仍可表現為大致正常,這也是導致慢阻肺漏診率較高的原因之一。因此,胸片對早期慢阻肺的診斷意義有限,肺功能檢查才是金標準。
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羅虎表示,對慢阻肺認知的另一大誤區是患者一定會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慢阻肺典型的臨床癥狀包括咳嗽、咳痰或氣喘,其中咳嗽、咳痰常較早出現,一開始并不明顯,發展到氣流受限會伴有呼吸困難,多在感冒、受涼后誘發加重。”羅虎提醒,需要注意的是,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早期沒有明顯呼吸道癥狀,但肺功能已經在緩慢下降。因此,建議長期吸煙、接觸粉塵的高危人群定期完善肺功能檢查。
記者了解到,有的慢阻肺患者自覺癥狀好轉后自行停藥,易導致病情反復。“用藥后癥狀好轉只能說明治療有效,并不代表肺功能的回升和穩定,隨意停藥會導致肺功能出現進行性下降。建議相關患者要遵醫囑規律用藥,定期復查,由專科醫生評估是否需要調整藥物。”熊福說。
慢阻肺患者能否運動呢?羅虎表示,科學運動可以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慢阻肺患者的運動量應遵循遞增原則、量力而行,當感覺呼吸不暢及心跳過快時,應立即停止運動,休息后方可繼續。在運動方式的選擇上,可考慮有氧與力量相結合,全面提升身體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