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究:每天多吃一個蛋,心臟病和癌癥死亡風險或升高?可信嗎
然而,哈佛醫學院的尼克·諾爾維茨為了得到這一結論決定親自挑戰。
這項大膽的實驗結果卻令所有人震驚,不僅讓他本人出乎意料,眾多專家也倍感驚奇:
在大量攝入雞蛋后,他的膽固醇水平竟然下降了近20%!
一、雞蛋到底會不會升高膽固醇?
在大眾認知中,高膽固醇的飲食攝入與血液內的膽固醇水平上升相關,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的上升。哈佛醫學院的學生尼克·諾爾維茨為了驗證這個觀點,決定在自己身上做一個實驗,每日吃24個雞蛋,總計一個月攝入720個,攝入約133200mg膽固醇,日均攝入量是推薦量的5倍以上。
試驗開始前,諾爾維茨的LDL水平為90mg/dl,實驗開始一周后LDL水平竟下降了2%。隨著時間的推移,指標下降的越來越明顯,2周后竟下降了28%。
對此,諾爾維茨認為飲食內的膽固醇不會直接反映在血液膽固醇水平上。膽固醇進入體內后會與受體結合刺激Cholesin激素釋放,Cholesin會與肝臟內的受體結合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從而讓體內膽固醇水平維持在平衡狀態下。
事實上,體內的膽固醇水平代謝不僅受到飲食影響,還與基因、激素水平以及腸道菌群等的調節有關,食物內的膽固醇影響僅占很小的一部分。
對于普通人來說,不像諾爾維茨這樣夸張地吃雞蛋,保持正常攝入的頻率不會影響膽固醇水平。飲食內對血脂水平影響最大的2個因素為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雖然雞蛋的脂肪含量不低,但并不是飽和脂肪,且內里還有助于血脂條件的卵磷脂成分。
人體約有70%的膽固醇來自于自身合成,食物攝入的占比很小。只要是身體的血脂代謝能力正常,則會對膽固醇起到雙向調節的作用,無需擔心。
二、雞蛋跟癌癥死亡風險相關?靠譜嗎?
網上還有說法稱,雞蛋攝入與癌癥風險增加相關,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該說法來自于浙江大學研究人員在《PLOS Medicine》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對52.1萬名年齡50~71歲的美國志愿者進行了調查,平均16年的隨訪中有近13萬人死亡。
通過分析發現,每日多攝入300mg的膳食膽固醇與過早死亡風險增加19%、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6%、癌癥死亡風險增加24%相關。而一個雞蛋內就約有186mg的膽固醇,每日額外攝入半個雞蛋也與全因死亡風險增加7%相關。
那雞蛋是不是不能吃了?
當然不是,這項研究是在美國本土民眾身上進行的調查,他們與國人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以及生活環境都與國內完全不同,所得到的結果自然也不能直接引申。
而且該研究強調的重點是總膽固醇攝入,這和吃不吃雞蛋也沒有直接關系。上文提到,身體健康的普通人對膽固醇可起到調節作用,對此不必過多擔心。
但不得不提醒,有3種雞蛋并不推薦大家吃,小心傷肝傷腎:
1、生雞蛋
沒有完全煮熟的雞蛋內很可能會有沙門氏菌,這是一種常見的致病菌。進入體內后會導致身體中毒,輕則出現惡心、嘔吐等不適,重則引起肝腎功能損傷。
2、虎皮蛋
虎皮蛋就是油炸過的雞蛋,經過油炸的雞蛋內里的蛋白質會發生變性,進入體內后會長時間堆積,對血管健康極為不利,還可能誘發癌癥。
3、水洗的雞蛋
一些愛干凈的人在雞蛋買回家后會先洗洗再儲存,但這個行為并不推薦。洗過的雞蛋更容易受到細菌病毒侵擾發生變質,因為水洗會將雞蛋的保護膜洗掉。
三、雞蛋每日攝入上限是多少?亞洲人有天然優勢?
《循環(Circulation)》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對2.7萬余名受試者進行了31年的隨訪,研究人員分析了外源性膳食膽固醇、內源性循環膽固醇,以此為基點全面、客觀分析了膽固醇與長期健康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每日多攝入1個雞蛋與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顯著相關。
但在該研究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就是地理區域的亞組分析與亞洲隊列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沒有關聯。
而且,在50萬國人的研究中顯示,適量攝入雞蛋與心血管疾病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前提是適量攝入。普通人每日保持1個雞蛋的攝入即可,但對于這幾類特殊人群來說,日常要適量減少雞蛋攝入。
• 高血脂患者:建議每日吃半個蛋黃,若吃了動物肝臟、奶油、肉類等膽固醇含量較高的食物,則當天不要再吃蛋黃。
• 雞蛋過敏人群:可嘗試吃蛋黃,如若也過敏的話則不要再吃雞蛋。
• 膽囊炎患者:要避開急性發作期,單純膽囊炎患者可采用蒸煮等清淡的烹飪方式吃雞蛋。
雞蛋對于國人而言是很好的營養來源,切不可聽信一些不實的傳言而盲目拒絕吃雞蛋,這是不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