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受訪者坦承無差別電子囤物令自己陷入信息過載窘境
熱衷于數字囤積會帶來哪些影響?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00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9.3%的受訪者坦言無差別電子囤物令自己陷入信息過載的窘境。66.9%的受訪者感覺囤積替代了大腦主動記憶,感知力被弱化。
廣告
“我的內存快要‘爆炸’了,這種感覺一點也不好。就像我住在一個房間里,各個角落塞滿了東西,讓我有種呼吸不暢的感覺,而且找起東西來很費力氣。” 吳宇智說。
調查中,69.3%的受訪者坦言,無差別電子囤物令自己陷入信息過載的窘境。
華中師范大學碩博連讀生吳旭瑤,專注于研究人在社會交往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和行為表現,數字囤積是其研究的重點方向。吳旭瑤表示,當個體感受到儲存的數字材料超過了自身承受能力和范圍的時候,就會感到有壓力。“當前,國外學界也在研究數字囤積行為是否達到了心理健康障礙的評判標準,以及與食物囤積是否能夠歸為一類。目前來說,我更傾向把數字囤積行為看作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傾向。”
寧夏大學研究生謝夢也喜歡進行數字囤積。她坦言,過多的電子囤積確實給她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負擔,“很多資源當初存下時都是為了之后有空能好好地去學習,可最后大部分都沒有真正吸納為自己的知識,這讓我有虛度了光陰的感覺。”
雖然電子囤積行為給吳宇智帶來了一些麻煩,但他覺得也要看到好的一面。“刷手機的過程中還能收藏一些內容,這要比單純玩手機強多了。”他說,有次想了解如何炒菜,就把過往收藏的攻略都找出來看了下,然后很快就總結出了一個操作簡單又好吃的步驟,“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愛收藏東西還是能發揮一點作用的。”
山東師范大學本科生王雨用“痛并快樂著”來形容自己進行電子囤積的感受,“記錄過往對我來說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回看過去的點滴實在是太美妙了。所以我還是會堅持囤積生活中的這些痕跡,但會注意囤積的‘度’。”
大量的電子囤物帶來哪些影響?66.9%的受訪者表示囤積替代了大腦主動記憶,感知力被弱化,52.6%的受訪者吐槽增加整理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49.6%的受訪者表示心理產生依賴加重拖延,總想“留待日后”。
另外,40.2%的受訪者認為建立了個人“電子博物館”,有成就感,21.2%的受訪者認為助力實現自我提升。
吳旭瑤分析,人們產生數字囤積行為最初的動機是為了避免未來可能存在的一些風險,所以囤積行為滿足了很多人實際的心理需求,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消極影響。“所謂‘用進廢退’,很多人覺得,保存了需要時就能找到,減輕了記憶負擔,但其實反而會造成記憶力的衰退。時間久了會發現自己越來越記不清東西了,只能借助外在設備去記錄查詢。此外,存的東西越多,想要快速精準地找到需求目標就會越難,從而產生認知負荷,做事效率也會下降。”
受訪者中,05后占1.4%,00后占26.3%,95后占27.2%,90后占27.5%,85后占17.6%。男性占41.1%,女性占58.9%。
- 中醫藥已成為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和助力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 用好小柴胡,少去找大夫!掌握10個經典用法,或能成為半個醫生
- 看跨國藥械企業如何用創新方案踐行中國承諾 | 聚焦進博會
- 七國數據統計發現:男性和受教育程度高的未婚者抑郁風險更高
- 63歲女子吃降壓藥7年,卻腦出血離世!醫生:她犯了3個致命錯誤
- 三高、失眠“怕”這菜!抗炎癥、提高免疫力、強身體,常吃好處多
- 復旦兒科攜手華東理工成立兒童健康社會工作聯合研究中心
- 乙肝疫苗技術轉讓35周年,默沙東再赴“進博之約” | 聚焦進博會
- 央視曝光:這種床墊含1級致癌物!用越久越危險,家里有的趕緊扔
- 安徽省胸科醫院巡回醫療隊:守望相助 共繪健康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