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感≠感冒!真的不要再混淆了!這些區別你一定要知道→


核心提示:盡管醫學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感冒仍然是全球范圍內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問題。在美國,每年約有 2500 萬人因無并發
盡管醫學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感冒仍然是全球范圍內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問題。在美國,每年約有 2500 萬人因無并發癥的上呼吸道感染而去看家庭醫生,由感冒導致的嚴重的綜合癥讓人缺工、缺勤,全年約能造成 2000 萬天缺勤和 2200 萬天缺課。
但是,實際上,我們日常所說的感冒并非一種單一的疾病,而是由多種病原體引發的一系列上呼吸道感染的總稱。而即使醫學發展到現在,大約 20%至 30% 的感冒病例,即使到了患者痊愈,但也弄不清是何種病毒引起的。
最近半個月,流感成了熱門話題,許多人在出現上呼吸道癥狀。國家衛生健康委在 2025 年 1 月 12 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期處于流感相對高發期,但未超過上一年流行季的水平。全國發熱門診、急診患者數量呈現一定程度的上升趨勢,總體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未出現醫療資源明顯緊張的情況。
這里面有矛盾嗎?為啥感覺我身邊的人感冒多了、發燒多了,流感檢測發現陽性率高了,但卻沒有超過往年平均水平呢?
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流感和感冒的區別與聯系。希望通過本篇科普,能幫助大家更有效地預防和應對這些常見疾病,減輕不必要的醫療負擔,降低健康風險。
為什么要了解流感和感冒的區別?
流感在中文中稱為流行性感冒,由于其中帶有“感冒”兩個字,所以很多人以為感冒就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但如果你從兩者的英文看,就能看出兩者的巨大差別。
在英文中,感冒是 common cold,直接翻譯過來,是普通感冒。但是流感,流感英文名稱為 influenza,這個詞最早來自于意大利。1658 年意大利半島爆發了一場“瘟疫”,一夜間死亡人數多達 6 萬人,人們為之驚慌失措,都以為這是上帝降下來的懲罰,或者是星球運行導致的一場大災難。意大利語中 influenza 的含義為魔鬼,所以人們亦用 influenza 這一詞來形容這種像魔鬼般肆虐的疾病,這個詞后來也被保留下來,英文中便用 influenza 描述流感,簡稱 flu。
從這兩種疾病的原文,我們就可以看出,兩種疾病最大的差異在于其嚴重性。分辨兩者的差別最大的意義就是:對人更好,對社會更好。
對流感掉以輕心,可能導致高危人群忽視疫苗接種或抗病毒藥物的及時使用,進而引發嚴重的、不可逆轉的后果。例如,因忽略疫苗接種,使流感引發嚴重綜合性疾病,導致兒童死亡;對于老年人來說,這個問題可能更為隱匿,但在臨床,不少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一場看似普通的感冒可能導致老年人身體狀況急轉直下,甚至無力回天。
另一方面,如果過度看重普通感冒,也會帶來不小的問題。這種情況不僅可能導致醫療資源的浪費,還可能引發醫療資源的擠兌。從個人角度來看,本可自行痊愈的普通感冒,因盲目就醫反而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甚至出現多重感染的情況。從社會層面看,有限的醫療運力可能因此被過度占用,導致真正需要及時治療的人群無法獲得有效的幫助。
因此,科學區分流感和感冒,既能有效保護高危人群,又能合理分配醫療資源,減少個人與社會的雙重負擔,維護整體健康水平。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流感和感冒到底什么關系?
流感和感冒的關系是包含于的關系。
我們對感冒病因的認識,主要來自 20 世紀 60 至 80 年代的大量家庭和社區跟蹤研究。在此之前,人們對呼吸道疾病的了解非常有限。隨著 20 世紀 50 至 60 年代的深入研究,科學家逐漸發現了多種與感冒相關的病毒,比如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腸道病毒和冠狀病毒,這些病毒都會造成呼吸道癥狀,而且癥狀類似,都是以鼻塞、鼻涕、咳嗽、痰多、發熱為主要表現,因此他們共同組成了一個疾病——感冒。與其說感冒是一種疾病,還不如說,感冒是一組癥狀。
不過,由于當時的檢測技術還比較落后,主要依賴病毒分離方法,很多病毒難以被檢測出來。所以那時,只有大約 25% 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能夠確認具體的病毒病因。
近年來,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 PCR 等分子檢測技術的普及,臨床樣本中病毒的檢出率大大提高,使我們發現,原來造成感冒的病原體,以及其比例如下:
圖片:感冒的主要成因(參考文獻3)
通過上圖我們能發現,大家熟悉的流感、冠狀病毒以及最近熱門的偏肺病毒,都是感冒的成因大戶。感染流感病毒,可以造成一系列的感冒癥狀,但是,病毒不同,疾病的發展和走向就不相同。
如何快速判斷自己是流感還是感冒?
前文提過,由于這兩個概念其實是一個包含的關系,因此,從癥狀上分辨,有時不會很準確。最快速、最精確的方法當然是病原檢測,在臨床,如果非要鑒別是由何種病毒造成的感冒,方法可以有病毒培養、抗原檢測和 PCR。但是,如果沒有辦法及時進行檢測,那隨著疾病的發展,癥狀上還是可能出現一些差異:
當然,除了癥狀上的差別,最大的區別其實是疾病轉歸的概率問題,就是,發生嚴重后果的幾率不同的問題。
流感有兩個特點,一是它比鼻病毒、腺病毒等,更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的感染;另一個是它可能造成的身體內的免疫反應比鼻病毒等更強烈一些。因此,高風險人群(如老年人、嬰幼兒、孕婦及慢性病患者)可能因此發展成嚴重并發癥,如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心肌炎或多器官衰竭。
在全球范圍內,流感每年導致大量住院和死亡,屬于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即使是健康成年人,我們之前也提過,流感感染后可能出現劇烈的疼痛,由此造成和引發的暫時性勞動力喪失或生活質量下降,也較鼻病毒等,更強烈一些。
治療和預防
不同病毒造成的感冒,在治療上自然也有不同側重點:
1.不管哪種病原,感染后短期內的初始癥狀通常都是類似的,比如發熱、鼻塞、鼻涕等。而不管哪種病原,我們都可以對癥處理,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對大多數6個月以上的患者安全有效;如果應對鼻塞和流涕,可以嘗試用洗鼻清除鼻腔分泌物來改善,如果引發細菌性鼻竇炎,則需要面診醫生,根據病情判斷是否需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咳嗽一般無需特別處理,當病毒慢慢并清理,自然也就會慢慢好起來。
2. 大多數類型的感冒是自愈的,而對于流感這樣可引起明確嚴重后果的病毒,現在已經有奧司他韋和瑪巴洛沙韋可供選擇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根據不同年齡和身體狀況,由醫生來決定是否用藥,不建議自行盲目用藥。
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可通過以下三種主要機制傳播:
1.手接觸含有病毒的分泌物,這些分泌物可直接來自感染者,也可間接來自環境表面;
2.小顆粒氣溶膠在空氣中停留很長時間;
3. 直接接觸感染者的大顆粒氣溶膠。
可見,感冒很難防控,但好消息是,嚴重的病原,我們可以通過接種疫苗來避免其造成嚴重影響,流感就是特別好的例子。
總結
流感和感冒雖癥狀相似,但在病因、嚴重性和轉歸上有本質區別。流感危害可以很大,易引發嚴重并發癥,對高危人群尤為致命,需重視疫苗接種和及時治療;而普通感冒癥狀較輕,大多數情況可自行痊愈。
科學區分兩者,不僅能更有效保護自身和家人,還能避免醫療資源浪費,減輕社會負擔。希望大家都能以科學態度應對健康問題,安心、安全度過每個流感季節。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