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醒:夜間驚醒超過2次,或是5種病的信號


核心提示:大家都知道,睡覺是一件挺簡單的事,可就是不簡單。睡得好的人好像能把一整天的疲勞瞬間清空,渾身輕松。獨家打金傳奇,上線領絕
大家都知道,睡覺是一件挺簡單的事,可就是不簡單。睡得好的人好像能把一整天的疲勞瞬間清空,渾身輕松。
可有些人,一閉眼就開始“做戲”,夢境千變萬化,醒來后卻像沒睡夠似的,渾身沒勁。
而且,還可能突然驚醒,翻來覆去就是睡不好,這種“夢游”狀態讓人不禁疑惑:睡眠質量不好,真的是心臟出了問題嗎?
這問題其實比想象的復雜得多,心臟、神經、甚至胃腸等多方面都可能有“參演”,咱們得從多個角度看。
睡夢世界里的心臟問題
先從最直接的“心不好”說起。你以為夢多就跟心臟有關系?別急,科學家可不這么認為。
心臟不好,或者說心臟有病的人,確實更容易在晚上經歷一系列“睡夢危機”,例如夜間頻繁醒來,或者大腦無法進入深度睡眠階段。
但要注意,做夢頻繁未必是心臟問題的第一信號,反而可能跟一些其他問題更有關聯。
比如,心臟病患者可能會因為夜間呼吸暫停綜合癥(睡眠呼吸暫停)而頻繁醒來,體內氧氣減少,這樣一來大腦警覺性提高,自然容易做夢。
一些數據顯示,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的患者中,有70%以上會出現夜間驚醒的情況,而其中的40%會有強烈的夢境體驗。
這是因為大腦在沒有足夠氧氣的時候,不得不保持更高的警覺狀態,甚至在夢中也不例外。比如,氣道狹窄的患者,在大腦“拼命”提醒身體呼吸時,可能會反復做夢或者頻繁醒來。
但如果你并沒有心臟問題,也沒聽說自己有睡眠呼吸暫停,那就更要警惕了,因為有些病不太好一眼看出來。
你可能覺得自己只是睡眠差,做夢多,但也可能正在為身體的其他健康隱患埋下伏筆。
是胃不好?還是腸道在作怪?
夢多這事,居然也跟胃腸有關!胃腸健康對睡眠的影響可大了去了。
有的人晚上吃得太飽,或者吃得過于油膩、辛辣,腸胃沒法好好休息,導致消化系統在半夜還在“加班”。
這時候,大腦可能就像個計算機,根本沒法放松,只能一直保持一種“戰斗模式”,結果導致你做夢不止,甚至會驚醒。
根據一項2018年進行的研究,發現40%做過胃腸道手術的人,在手術后會經歷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究其原因,是因為胃腸道的健康與體內的神經系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比如,胃腸不適引起的腹脹、胃酸過多等問題,直接影響到交感神經的興奮程度,造成神經系統過于敏感,最終在夜間帶來“多夢”困擾。
而且,腸道菌群的健康和夢境也密切相關。腸道里的微生物不僅僅是為了消化食物,它們也參與調節神經系統,甚至能影響情緒和睡眠質量。
研究表明,腸道菌群的失衡可能導致身體和大腦處于一種應激狀態,這樣一來,做夢的頻率自然會增加。
焦慮癥:你是不是太焦慮了?
咱們講了這么多跟身體相關的因素,現在該來聊聊心理層面的了。如果你經常做夢,而且夢境往往伴隨著緊張、恐慌或是莫名的不安,那可能跟焦慮癥有關系。
焦慮癥可不單單是“想太多”那么簡單,它能深刻影響人的睡眠結構,讓人在夜間常常處于一種“備戰”狀態,影響深度睡眠,導致做夢的頻率大幅增加。
很多焦慮癥患者都會在睡覺前感到心神不寧,甚至有些人會在入睡的過程中突然“從夢中驚醒”,這是一種典型的入睡前焦慮癥的表現。
你以為自己只是在煩惱某些問題,但其實這種狀態可能已經影響到了你的生物鐘和睡眠周期。如果焦慮持續,可能甚至會造成睡眠障礙,導致睡眠質量極差,白天精神萎靡不振。
數據顯示,患有焦慮癥的人群,其做夢頻率比常人高出30%以上,并且這些夢境往往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比如害怕、憤怒或失落。
因此,焦慮癥患者在睡眠中所經歷的“夢游”狀態,不僅僅是簡單的生理現象,還反映了潛在的心理問題。
過度疲勞:你是不是累到“夢”了?
如果你最近工作壓力山大,或者每天跑步、鍛煉到精疲力盡的程度,夢多這事也是正常的。身體的過度疲勞并不代表著你能睡個好覺,反而更容易讓你的睡眠變得“不安定”。
其實,人體在過度勞累時,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進入深度睡眠階段,反而經常進入快速眼動期(REM期),而這個階段的特點就是做夢多。
有研究顯示,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或劇烈運動后,人們進入深度睡眠的時間大幅減少,反而進入REM睡眠的時間會增加。
結果就是,過度勞累的人群更容易在晚上做夢,甚至容易在夢中驚醒。而且,由于過度勞累大腦在休息時仍然保持部分活躍,夢境的清晰度往往較高,甚至還容易出現噩夢。
藥物:你吃的藥,可能“加戲”了!
很多人可能沒想到,藥物也能影響做夢的頻率。有些藥物,比如抗抑郁藥、安眠藥等,可能直接干擾大腦的神經遞質活動,改變睡眠的結構,導致人在夜間經歷更多的夢境。
甚至有些藥物會讓人進入過度清醒的狀態,導致人在做夢時仍然保持意識,進而讓夢境顯得更加真實和持久。
研究發現,常見的某些藥物副作用中,10%的人會體驗到“做夢增加”這一現象。而且,停藥后,這種現象往往會有所緩解。
因此,如果你最近開始吃了新的藥物,或者正在服用長期藥物,記得關注一下你的睡眠狀況。
如果做夢太頻繁,甚至影響到睡眠質量,最好咨詢一下醫生,看看是否需要調整藥物。
不止于心臟病:5種疾病可能在背后
說了那么多,大家可能已經明白,夜間驚醒超過兩次,或者做夢過多的情況并不單單意味著心臟出了問題。事實上,除了心臟病,還有很多其他疾病都可能與這種癥狀相關:
- 睡眠呼吸暫停癥
- 胃食管反流病(GERD)
- 抑郁癥
- 糖尿病
- 甲狀腺問題
其中,糖尿病和甲狀腺問題的患者,由于內分泌系統的波動,也可能導致睡眠時身體狀態的不穩定,進而增加做夢頻率。
為什么你早醒后很難再入睡?
一個問題突然冒了出來——為什么有些人晚上醒了之后,一直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明明早晨還早,可就是沒法再入睡。
這個問題其實跟你體內的生物鐘有關系。在你深度睡眠的時候,身體和大腦都在重啟,某些“系統”已經關閉。
但一旦醒來,生物鐘的重啟并沒有馬上完成,導致你的大腦還處于清醒狀態,難以再次入睡。
從科學角度講,人體在深度睡眠期間,腎上腺素水平較低,大腦也處于休息模式。
但如果在這時候醒來,尤其是在不自然的方式下,身體的恢復進程會被打斷,進而導致早醒后難以重新入睡。
因此,做夢多、頻繁驚醒并不總是意味著身體“壞”了,很多時候它只是提示著你,生活中可能有一些被忽視的健康問題需要關注。
所以,下次再做夢或醒來的時候,不妨留意一下自己的身體,看看是不是有些潛在的健康問題正在敲門。
對此,您有什么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