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業務步入存量競爭階段 創新支付場景促消費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4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24年末,全國共開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7.27億張,同比下降5.14%。與2022年末相比,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發卡量減少約1億張。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密集調整信用卡業務,有的關停旗下信用卡分中心,有的減少信用卡權益,信用卡業務掀起一波調整潮。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信用卡市場目前的供給總體相對飽和,并且信用卡貸款的不良率上升明顯。同時,銀行業經營面臨壓力,收入、利潤增幅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部分銀行取消信用卡消費積分等優惠,優化管理降本增效。
隨著市場競爭環境變化,相關銀行根據自身經營發展狀況對信用卡業務進行調整。眼下,信用卡市場面臨的競爭不僅有銀行同業,還有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等,并且非銀行機構的產品相對更加靈活,消費場景搭建得更多,客戶體驗更好,對銀行信用卡市場形成了較大的競爭壓力。若信用卡業務還繼續以老辦法招攬客戶,很難提高用戶辦卡積極性。
為規范信用卡業務經營行為,提升信用卡服務質效,早在2022年,原銀保監會聯合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開展強化睡眠信用卡動態監測管理等行動。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認為,信用卡由過去的“跑馬圈地”步入現在的存量競爭階段,一些問題和難點仍然困擾行業發展。一是睡眠卡問題。銀行通過發行大量信用卡來擴大市場份額,但許多持卡人并未積極使用,導致這些卡片處于“睡眠”狀態。這不僅增加了銀行的管理成本,還可能影響銀行的信用卡業務質量。二是盡管銀行通過風控措施和信用評分來管理信用卡風險,但信用卡透支和逾期問題仍然普遍存在,銀行需要付出較大精力進行催收和風險控制。
推動信用卡高質量發展,向哪個方向突圍?專家表示,銀行應主動調整信用卡業務,進一步強化落實自身及相關合作機構的主體管理責任,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信用卡業務經營管理、日常發卡營銷行為、授信管理和風險管控、信用卡貸款資金流向、分期業務規范管理以及合作機構管理等細分領域不斷嚴格規范,綜合運用多元化處置手段提升清收效率,保障信用卡業務穩健發展。此外,在應對同業競爭方面,盡快調整金融產品種類,優化信用卡的申請、激活、管理等流程,增強活躍度和吸引力。
信用卡是促消費、擴內需的重要力量,也是銀行零售金融的“尖兵”。對銀行而言,在注意做好風險防控的同時,要進一步構建更多的消費場景。杜陽認為,創新支付場景有助于激發消費者的活躍度,更好地發揮信用卡促消費的作用。銀行可以與更多電商平臺、旅行社、餐飲娛樂等企業合作,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消費場景,推出更多專屬優惠和折扣,提升信用卡使用率,針對不同客戶開展差異化服務。
- 中國經濟韌性觀察丨敢與不敢,大不一樣
- 關稅沖擊下,百事可樂(PEP.US)拉響美國“消費警報”
- 資金流向日報丨勝宏科技、比亞迪、拉卡拉獲融資資金買入排名前三,勝宏科技獲買入近7億元
- 市場監管總局: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去年查辦商標、專利等領域行政違法案件4.4萬件
- 全球首臺套全彩微圖層設備產線安裝調試在龍崗啟動
- 最新!人身險預定利率研究值降至2.13%,有何影響?
- 資金流向日報丨勝宏科技、光線傳媒、紫金礦業獲融資資金買入排名前三,勝宏科技獲買入超10億元
- 一季度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超百分之五
- 北方國際:4月22日召開業績說明會,投資者參與
- CIC灼識咨詢第三屆灼耀年度峰會暨頒獎盛典成功舉辦,共探新經濟發展新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