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是“熬”出來的?提醒:大腦有4種癥狀,可能在呼救


核心提示:李女士(化名)今年35歲,是某私企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上個月公司體檢時,發(fā)現睡眠質量評估異常,報告建議進行進一步的睡眠監(jiān)測,
李女士(化名)今年35歲,是某私企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上個月公司體檢時,發(fā)現睡眠質量評估異常,報告建議進行進一步的睡眠監(jiān)測,但她因工作繁忙一直未予重視。近來,她晚上常常輾轉難眠,白天精神萎靡、記憶模糊,甚至有時情緒忽然低落,整個人仿佛在“打盹”中度日。丈夫見狀,擔心她長期的睡眠不足可能引發(fā)更嚴重的問題,便勸她前往神經內科就診。
經過詳細檢查,醫(yī)生指出,李女士的大腦已因長期失眠出現了功能性“報警”信號,初步診斷為慢性睡眠障礙。醫(yī)生強調:若不盡快調整生活方式并進行科學治療,可能會引發(fā)更嚴重的神經系統問題,甚至影響情緒、記憶以及決策能力。李女士無奈地感嘆道:“這些年總覺得熬夜是成功的代價,沒想到身體早已在默默抗議,現在后悔也為時晚矣。”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場精英因長期熬夜而患上失眠及相關腦部功能障礙。據調查,我國因工作壓力大而導致失眠的人群中,青年占比也逐步上升。
一、大多數失眠,是日積月累熬出來的
神經內科專家張醫(yī)生表示,失眠的早期癥狀常常隱匿無形,很多人只是偶爾失眠、注意力下降,卻未能引起足夠重視。長期的熬夜、精神緊張會逐步侵蝕大腦健康,初期表現為輕度睡眠障礙,若不加干預,病情便會一步步惡化。
失眠的發(fā)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如果能夠在早期積極調理,完全有可能避免大腦功能的進一步損傷。
1、早期
初期失眠常表現為入睡困難、偶有中途醒來以及第二天輕微的疲勞感。此時若及時調整生活習慣和工作節(jié)奏,多數人可以恢復正常睡眠。
2、中期
若熬夜習慣得不到改善,睡眠質量將持續(xù)下降,白天可能出現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和情緒波動。這個階段,失眠已開始影響大腦的認知功能,治療難度也隨之增大。
3、晚期
長期失眠會導致大腦神經元損傷,出現明顯的注意力障礙、情緒低落、甚至輕度認知障礙。部分患者可能發(fā)展為抑郁癥或焦慮癥,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嚴重干擾。
二、若出現4個大腦癥狀,需警惕失眠在“呼救”
長期失眠不僅僅是睡眠不足那么簡單,大腦也可能會以各種方式“報警”。如果你發(fā)現自己有以下4種癥狀,就必須警惕,失眠可能已經在悄悄侵蝕你的大腦健康。
1、記憶力減退
常常忘記剛剛做過的事或重要約定,可能意味著大腦在因長期缺乏深度睡眠而無法進行有效的信息整理和存儲。
2、注意力難以集中
平時容易分心、辦事效率驟降,反映大腦神經調節(jié)功能出現了紊亂,無法長時間保持專注狀態(tài)。
3、情緒波動劇烈
失眠會干擾大腦中調節(jié)情緒的化學物質分泌,患者可能會出現易怒、焦慮或抑郁情緒,情緒管理能力大幅下降。
4、思維遲鈍與決策困難
長期睡眠不足會影響大腦前額葉的工作,導致決策遲疑、創(chuàng)造力下降以及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減弱。
三、這些生活習慣在加劇失眠,不容忽視
不良生活習慣是導致失眠的重要誘因。為了大腦健康,請務必改掉以下這些不利于睡眠的習慣:
習慣1、長時間熬夜
無論是為了完成工作還是追劇,頻繁熬夜會破壞生物鐘,擾亂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進而影響睡眠質量。
習慣2、過度依賴電子設備
睡前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會發(fā)出藍光,干擾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大腦難以進入休息狀態(tài)。
習慣3、不規(guī)律的作息
每天作息時間不固定,缺乏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會讓身體無法適應穩(wěn)定的睡眠節(jié)奏,從而導致失眠。
習慣4、過量攝入咖啡因和刺激性飲品
頻繁飲用咖啡、濃茶等含咖啡因的飲品,會讓神經長時間處于興奮狀態(tài),難以放松入眠。
四、為了大腦健康,這些改善方法不可忽視
專家提醒,改善失眠問題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系統調理和長期堅持。建議大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制定規(guī)律作息時間
每天按時上床和起床,盡量讓生物鐘保持穩(wěn)定,幫助大腦形成固定的休息節(jié)奏。
2、營造舒適睡眠環(huán)境
保持臥室安靜、光線柔和,避免噪音和強光干擾,為大腦提供一個良好的“休息站”。
3、合理使用電子設備
睡前1小時盡量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可嘗試閱讀紙質書籍或進行輕度冥想,幫助大腦放松。
4、適量運動與放松訓練
適當的體育鍛煉和瑜伽、冥想等放松訓練,不僅能緩解工作壓力,還能改善睡眠質量,恢復大腦活力。
失眠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它是日積月累不良生活習慣的結果。如果大腦已經在“呼救”,請不要再忽視它的信號。只有及時調整生活方式、科學管理壓力,才能讓大腦恢復健康,迎來充足而優(yōu)質的睡眠。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鼓勵在機關、企事業(yè)單位推廣普及傳統功法工間操
- 最好的“長壽法”都是免費的!中醫(yī)8大方,不花一分錢
- 忽冷忽熱易中招!應對流感,西醫(yī)專家解讀中醫(yī)藥作用機制
- 補鈣不踩雷 請查收這份“鈣”世秘籍
- 睡眠好不好竟是“健康信號”!出現這4種變化,當心問題找上你
- 中國援吉布提醫(yī)療隊赴吉邊境地區(qū)開展義診活動
- 提醒:睡眠有“前兆”,有4個“紅色信號”,希望家人早些發(fā)現
- 健康中國行動“納新”:新增健康體重管理、健康鄉(xiāng)村建設、中醫(yī)藥健康促進三項行動
- 吃構樹穗后因胸悶心慌進了ICU,春季野菜別亂吃
- 生命奇跡:醫(yī)患攜手,共迎新生
點擊排行
- 不用動刀也能“手術”!乳腺結節(jié)隱患不可忽視,大家做好準備了
- 首都兒科研究所醫(yī)學體重管理中心上線
- 近視低齡化趨勢明顯,“主動望遠”成近視防控新方向
- 創(chuàng)新"醫(yī)防融合" 重慶開出首張公共衛(wèi)生醫(yī)師處方
- 抑郁程度越嚴重,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越高?正常范圍是多少?
- 邊吃邊養(yǎng)生,“藥膳制作師”國家職業(yè)標準來了
- 嘮“科”話丨結核病患者注意了:擅自停藥減藥危險!
- 官方提醒:即將迎來高發(fā)期,不要吃這種海鮮!已發(fā)現毒素超標!
- 豆腐再次成為關注對象!醫(yī)生發(fā)現:吃豆腐時,千萬多留意這幾點!
- 會煮四神湯,一年都不慌!4個進階方,吃出好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