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到底傷了哪根神經?


核心提示:提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很多糖友都不陌生。它非常常見,約占糖尿病神經病變的75%,2型糖尿病病友發生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概率
提起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很多糖友都不陌生。
它非常常見,約占糖尿病神經病變的75%,2型糖尿病病友發生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概率高達67.6%[1-3]。
那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到底是傷了哪根神經?為什么發生率那么高?
01
周圍神經是什么?有幾根?
如果把周圍神經系統想象成一套精密的通信系統,那么周圍神經就相當于“電話線”。
這些"電話線"分為兩種類型:
1.感覺神經(傳入神經):像報警專線,負責把身體感受到的熱、冷、疼痛等信息,及時傳送到大腦和脊髓。
2.運動神經(傳出神經):像指揮專線,將大腦和脊髓發出的“命令”傳遞出去,刺激皮膚、器官、肌肉中的效應器,完成相應的命令或反射。
舉個例子:
當我們光腳走路踩到玻璃碴時,腳部皮膚的感受器感受到刺痛,感覺神經會迅速將這一信息傳遞到脊髓;
脊髓整合信息后,會通過運動神經向肌肉發出收縮指令,讓我們的腳瞬間抬離玻璃碴,避免受到更嚴重的傷害。
因此,周圍神經也是你的私人保鏢。
像這樣的周圍神經,你體內有43對,包括與腦相連的12對腦神經(有純感覺、純運動神經以及混合神經),和與脊髓相連的31對脊神經(均為混合神經,包含感覺和運動纖維)。
它們時刻守護著我們的身體,甚至在大腦感知到疼痛之前,就已經讓我們遠離了傷害。
02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到底傷了哪根神經?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一場“系統性斷網”,受傷的不是哪一根神經,而是多處神經。
像電線需要絕緣層保護,我們的周圍神經也需要小血管“保護”,持續“供電供氧”、清除廢物,維持正常工作[4]。
而高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時血糖>10mmol/L),就像酸雨一樣,慢慢腐蝕著這些"電話線",讓電話線“掉皮”、缺血、缺氧,出現故障:
• 如果感覺神經(傳入)受損,就會出現感覺異常,如腳底像踩棉花,穿厚襪子走路,有灼燒、針刺樣疼痛,對溫度失去感知(泡腳燙傷不自知)。
襪套區域分布圖:參考文獻[4]
• 如果運動神經(傳出)受損,運動控制就會受到影響,可能會肌無力,嚴重的甚至會癱瘓。
通常最長的神經會先受到影響,神經病變往往從遠端的腳部開始。
由于每個區域都由特定的感覺神經(皮節)負責傳遞感覺信號,而皮節是對稱分布的,所以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一般也是對稱發生的。
皮節分布圖:參考文獻[4]
從遠端開始、呈對稱性,且常多發,因此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正式名稱是:遠端對稱多發性神經病變。
這里還有個小知識點:
周圍神經系統可分為2個獨立的系統:
• 軀體神經系統:也叫隨意神經系統,受我們主觀意識控制,主要負責在外界環境和中樞神經系統間,傳遞感覺和運動信息。
• 自主神經系統:又叫不隨意神經系統,它不受意識控制,默默調控著心率、呼吸、消化等重要身體機能,以及內臟器官的神經支配。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主要指軀體神經系統病變。
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和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一樣,同屬糖尿病神經病變。例如糖尿病導致的胃輕癱、出汗異常等,就是自主神經發生了病變。
值得注意的是,神經損傷在早期有50%是沒有癥狀的[1],就像電線外皮剛開始破損時還能勉強工作,但等到出現短路,往往已經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傷。
因此,嚴格控制血糖、定期篩查神經功能,才能維護我們的身體“網絡” 穩定,讓健康始終在線。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