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連續6個月“按兵不動” 專家稱“擇機降準降息”要考慮三個方面


剛剛,央行公布4月一年期、五年期LPR利率市場報價。其中一年期LPR利率3.10%,五年期LPR利率3.60%。維持不變。LPR利率自去年10月調整之后,目前已維持6個月不變。
LPR由各報價行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加點形成的方式報價,由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計算得出,為銀行貸款提供定價參考。
綜合業內分析來看,4月LPR報價保持不變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方面,作為LPR的定價錨,7天期逆回購利率保持穩定;另一方面,銀行凈息差仍處在低位,商業銀行缺乏下調LPR報價加點的動力。
LPR報價行目前包括20家銀行,每月20日(遇節假日順延)9時前,各報價行以0.05個百分點為步長,向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提交報價,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后算術平均,并向0.05%的整數倍就近取整計算得出LPR,于當日9時公布。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從近期公布的一季度經濟、金融數據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5.4%,環比增長1.2%,經濟加快恢復回升;金融數據方面,無論是社會融資規模還是人民幣貸款新增,都超過預期,這表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固。因此,降低利率在短期內不具有緊迫性。從利率本身看,目前無論是新發放的企業貸款還是住房貸款,利率均較上年明顯下降,處于歷史低位。因此,短期內LPR下行的可能性降低,而降準的必要性更大。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預計,25-50BP降準很有可能在4月政治局會議前后落地,以進一步支持信貸擴張,并節約銀行成本,緩解凈息差壓力。20BP左右的降息可能在美聯儲再次開啟降息進一步確認之后落地,大概率在5月或6月。章俊還稱,如果更加兼顧匯率穩定,央行也可能采取不一樣的“降息”,即保持政策利率不變,單獨引導5年期LPR下行,實現降低融資成本。
“此外,央行還有可能聚焦外貿、消費和科技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或對現有的工具進一步優化;同時,調降部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資金利率,引導信貸投向,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章俊如是說。
從外部環境來看,關稅博弈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大,對此中國也預留了充足的政策空間和豐富政策儲備。4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目為《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的評論員文章,稱未來根據形勢需要,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調整余地,隨時可以出臺。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短期來看,美國加征高額關稅,會對我們國家的外貿和經濟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改變不了中國經濟持續長期向好的大勢。中國經濟基礎穩、韌性強、潛力大,我們有底氣、有能力、有信心應對外部挑戰,實現既定發展目標。
至于“擇機降準降息”的落地時點,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院長袁海霞近日告訴記者,未來央行“擇機”可能需要考慮三個方面:一是經濟基本面的動態變化;二是外部環境的變化,尤其是關稅博弈的進展;三是綜合考慮對匯率、利率等的影響。
袁海霞認為,未來貨幣政策可能會配合財政政策、配合政府債券發行的力度,進行適時的降準或者結構性降息,以對沖政府債券發行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考慮到我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平均為6.6%,未來降準還是有比較大的空間的,二三季度可能會有一到兩次的降準。另外,中期借貸便利到期的時點主要集中到年末,屆時央行可能更多地會采用買斷式逆回購去對沖對流動性的影響。
袁海霞指出,從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的角度來講,結構性的降息大概率今年也會發生。全面降息也是有一定的空間和必要性的,但落地的前提是要解決好非銀資金的空轉問題以及對銀行凈息差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