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都感覺很累、睡不著覺、身體疼痛……一年后,她確診了這種病


核心提示:疲勞,也可能是一種病。1987 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將病理性的疲勞正式命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到目前為止,該病的病因和病
疲勞,也可能是一種病。
1987 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將病理性的疲勞正式命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到目前為止,該病的病因和病理機制尚不明確,治療方法匱乏。
一一(化名)病發時 31 歲,但直到一年后,輾轉于國內外各大醫院,才終于確診慢性疲勞綜合征伴纖維肌痛。此時,她的人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能在尼泊爾海拔 3600 多米的地區徒步,變得連邁開步子走路都困難。
近幾年持續感到疲勞的患者越來越多,對慢性疲勞綜合征的關注和研究也在變多,然而,對于這種疾病,我們仍舊了解甚少。面對這種難以確診、難以治療的疾病,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患者常常感到無力,就像堂吉訶德與風車的爭斗一樣看似毫無勝算。而面對這一切,唯一能做的,就是像堂吉訶德一樣堅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迎接挑戰。
以下是一一的自述。
01
我一直有運動的習慣,徒步、健身、每周打兩三次網球。但 2020 年 7 月底,在登德國最高峰楚格峰的時候,我登得特別吃力。海拔超過 2600 米后,我發現自己走不動路,心率明顯上升,我帶了登山用的氧氣,一直在吸氧,最后的階段完全是靠意志力撐下來的。可 2019 年初我才去尼泊爾徒步了 5 天,尼泊爾海拔更高,3600 多米,還是冬天,更缺氧,我都沒覺得是多么大的考驗。
從楚格峰上活著下來,我開始出現睡眠障礙,每晚雙腿發麻。
10 月底去看醫生,醫生說我是過勞(born out),壓力太大導致身體出了狀況。我不認同醫生的說法,因為我在生活里找不到壓力源。工作對我來說構不成壓力,當時我在創業,很享受工作的狀態。不過,正好碰上德國柏林第二輪新冠大流行,我干脆接受醫生的建議,計劃休息一段時間。
休息了一個禮拜,還是沒辦法睡覺,那段時間柏林約醫生又很難,我決定回國。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11 月份回到成都,在酒店隔離了 14 天。酒店房間快 50 平,每天有人送吃的,還是中餐,運動量不大,我的腿疼稍微好了些,睡眠障礙又能歸結到時差上,隔離的日子對我來說非常美好。至于工作,在國內開啟自己的事業我也是樂意的,我當時覺得在哪里都能生存,只要給我一片充滿希望的葉子。
結束酒店隔離,又在家里隔離了 7 天,我開始四處尋醫,西醫給不出答案,我又去找中醫。中醫的說法就是氣血不足,給我抓了一些補氣血的藥,喝了沒什么效果。
2021 年 1 月,我得到新的職業機會,以前工作的公司讓我做他們中國區的負責人,于是我一面應對職業上的新挑戰,一面繼續尋找醫生。
4 月份一整個月我都在出差,再加上忙展會,也不適應國內的工作節奏,總有人下班后還找我,我的睡眠障礙到了沒有辦法回避的程度,整夜整夜睡不著。腿疼到走路都成問題,腸胃也開始出現問題,一直拉肚子。那個月我還感冒了好幾次。
癥狀一直在持續,卻找不到原因,這種懸而未決的感覺讓我有些困擾,因為你不知道問題在哪里,你就沒辦法解決。
02
我是 2021 年 6 月份確診的。
當時我聯系了一個在美國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當教授的姐姐。她讓我把所有的癥狀都寫下來,包括之前看過所有醫生的診斷,發給她做臨床的同事看。我就這么確診了慢性疲勞綜合征/纖維肌痛。
這個病之前我聽都沒聽過,我去翻文獻,得知這個病病因不詳,沒有任何有效的治療方案,在美國醫療體系里痊愈率不到 5% 。
確診的時候我已經提出辭職了,那時我從長沙出差回來,虛弱到感覺自己快要離開地球了。和老板同事聊到病,他們都不知道這是什么病,只有一個女同事除外。
她有一個朋友也是這個病,因此她用一副很可惜的表情看著我。我當時還不理解,不知道自己在經歷多大的困難,不知道慢性疲勞綜合征/纖維肌痛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我比較樂觀,相信只要我認真養身體肯定能養好。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2021 年 6 月份到 10 月份是我病情最嚴重的階段,我的整個身體機能完全失調了。
任何吃進身體的東西、喝進身體的東西,咸的、甜的、冰的、酸的,它們帶來的感受會被無限放大。疼痛感也會被無限放大。對于正常人來講一般的疼痛,我會感覺非常痛。我感覺我好像活在一個放大鏡里。光是走路我的心率都能達到 120 、 130 。
我的大腦也不行了,別人跟我說半個小時話,盡管我一句話不說,光聽我就像喝醉了一樣。每次只要見了外人,我當天下午 5 點準時開始發燒。身體里面的感受被無限放大,身體外面卻感受不到熱。在三伏天的成都,我出門都穿外套和長褲,晚上睡覺不開空調,還蓋被子。
那段時間,我每天會在一個本子上記錄自己吃了什么、感受怎樣、睡眠怎樣等等,那本日記本到現在我都不敢再翻開。
03
由于有離職交接期,我 10 月份才正式離職。整個 10 月份我都在出差,那時真的是靠意志力在強撐。去上海又去三亞,不過老板同事都知道我身體不好,工作壓力倒是不大。在三亞我一天只工作 3 個小時,其余時間都在擺爛。
徹底離職后,我搬回家和媽媽一起住。她給我做飯,當時清淡的中餐我還能吃。我沒日沒夜地睡覺,沒有社交,每天看書看電影,再力所能及做一點運動——散步、氣功、游泳,我開始好轉,身體上的疼痛感沒那么強烈了。
到 12 月份,只要不太動用身體,基本上不會輕易有疼痛感,睡眠障礙還有,心臟還疼。到 2022 年 1 月份,時隔半年我吃了一頓火鍋,沒有拉肚子。
2 月份,我回到德國。5 月份搬家,搬完家我又開始腿疼了,心臟疼、睡眠障礙、拉肚子,這些癥狀都回來了。我在床上躺了 2 個星期才好了些。
慢性疲勞綜合征/纖維肌痛最折磨人的一點就是在你覺得好了的時候,它又回來了,反反復復,反反復復。
在柏林我去看醫生,醫生給了我一堆小冊子,里面都在給你講這個病是什么東西,它會怎么樣影響你的生活,以及你需要怎么樣和它共生。我當時的反應是我不要跟它共生,不想要這個病永遠存在于我的生命里。所以,病情的反復真的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意志力,如果你沒有特別頑強的求生欲,你會妥協的。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得這個病的人大多都有抑郁癥。一個人吃不好睡不好啥也干不了,能不抑郁嗎?我的心理咨詢師知道這個病,我和她聊過幾次,后來我實在沒力氣說話,想結束咨詢,她同意了,她說感覺到我的求生欲很強,對我放心。
每當抑郁情緒強烈的時候,我就當作躺在床上那個人不是我,當作另外一個人在替我抑郁,就好像我在看著我自己。
6 月中旬,我鼓起勇氣把自己的經歷分享到網上。這個病的中文資料太少了,我想我說出來可以讓別人有個參考,讓他知道自己不是個瘋子。這個病確診靠排除法。得了癌癥有癌細胞,身體有炎癥血液的指標會不正常,這個病沒有病灶或者異常指標,是沒病的病,能確診都不容易。
錄第一支視頻的時候,我哭了好多次,堅持把視頻錄好了,睡眠障礙又來了。到 6 月底,我一周沒睡著覺,去看家庭醫生,醫生再次建議我試試抗抑郁藥。我覺得自己很失敗,堅持了一年多不靠藥物,最終還是被抑郁打敗了。跟朋友打電話,朋友點醒了我:不應該把妥協當成失敗,是我主動邀請藥物暫時進入我的人生,來幫我度過這段最脆弱的時期。
吃了藥,能睡著,但睡不醒。到 7 月第二周,我發燒了,倒床不起,二陽了。新冠讓我從睡不著變得倒床就睡,我也就再也沒吃過抗抑郁藥。
我的家庭醫生推薦我去柏林的一個醫院看病,那里有個專門處理慢性疲勞綜合征/纖維肌痛癥等慢性病的診療中心,但我沒去,因為我覺得沒太大意義,這個病,全世界都還在研究中。我那個做免疫的姐姐說過,她們作為科學家對于人體免疫系統的理解都很片面很渺小。
和病友聊天時,我發現大家都很孤獨。得這個病最大的苦悶就是沒辦法跟別人解釋自己的病。其實我也不太和家人說,因為他們聽不懂,我說了他們就會說你怎么病了這么久還不好?為什么一病好幾年?我當初再次出國也有這部分的原因。
2022 年是我最難熬的時候,身體剛有點起色,又被打回原樣。我不知道我的人生到底要怎么規劃,沒法工作,沒有收入;世界又處在極大的變動中。我中間崩潰過很多次,但是沒辦法,人還得繼續生活。
04
沒有藥可以治這個病,但凡看到一個方法我都去嘗試。
國外不少醫生會講洗冷水澡能刺激免疫力,我試了,發現這對我來說太過刺激了。我還吃過維生素 B1 ,說是大量吃能提高免疫力,也沒什么用。
2022 年底我在柏林做了一個全項食物的慢性過敏性檢查,檢查的結果沒有太大參考價值,因為結果顯示市面上基本所有食物我都吃不了,市面上能看到的飲食療法我都試過。我自己慢慢調整飲食結構,麩質食物不吃、盡量減少奶制品的攝入等,直到 2023 年拉肚子的情況有了明顯好轉。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生病期間,我唯一吃過針對這個病癥狀的化學藥物是普瑞巴林。成都第一人民醫院有個疼痛科,里面一位醫生有多年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纖維肌痛癥的經驗。他給我開了普瑞巴林。吃上這個藥后,我第一次早晨起來不是痛著醒過來的。但是,我覺得靠藥物緩解疼痛不是長久之計,還是得靠自己,由于不想對藥物形成依賴,一盒后我就沒再吃了,開始戒斷。
中醫的針灸、拔罐、按摩我都嘗試過,氣功、瑜伽也都有在練習。這幾年,我在做自己身體的功課,重塑我和身體的關系,重塑我和食物的關系。我以前不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里,不會主動去照顧身體的感受,很多事情都靠意志力在生扛。這幾年,我盡力做到正確地吃飯,正確地睡覺,正確的運動和正確的呼吸,給自己時間,等癥狀慢慢消失,等紊亂的神經恢復正常。
到今年第 4 年了,我才大概摸索出和自己身體相處的正確模式。我的神經系統已經調回到正常頻道,身體也恢復到了一個正常狀態。我可以好好吃飯、睡覺,我可以運動,雖然不能像以前那樣徒步登山,但我可以騎一個小時自行車,在這基礎上再做一個小時瑜伽。我能看書學習,能和像你一樣的陌生人聊天。
我覺得這一路我能挺過來,最重要的一點是我有信念,我知道我會走出來,知道這條路總會有終點。可能有一些個人性格的底色在,但更多的是在生病的過程中,我學會了信任生命本身。每個人信任的東西不一樣——我建議病友一定要找到這個東西,并緊緊抓住它。
生病以后我沒有全職工作過,我的人生已經被慢性疲勞綜合征/纖維肌痛癥徹底改變了。不過,有一點沒變。現在我還相信,我在哪里都能生存,只要給我一片充滿希望的葉子。
趙偉(天津泰達醫院 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點評:
慢性疲勞綜合征主要表現為持續(通常半年以上)或者反復發作的疲勞,且疲勞在活動后加重,休息后不能得到緩解。多伴有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疼痛、睡眠障礙、對光、聲音、氣味敏感以及焦慮抑郁等癥狀。慢性疲勞綜合征是一個排他性診斷,需要排除其他疾病才能診斷,故容易被誤診。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因素、感染、身體或情感創傷等因素有關。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如緩解疼痛、抑郁和失眠等。認知行為療法可以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患者在生活中要管理好壓力,注意心理調適,追求內心的寧靜,保持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避免勞累后不適。逐步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游泳等,以減輕疲勞、增加機體功能。
藥物治療是慢性疲勞綜合征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了解藥物治療的必要性、可能的副作用和依賴性風險,不能抵觸藥物治療,也不能希望通過藥物解決所有的問題。對于伴隨抑郁癥狀的患者,應該使用抗抑郁藥物,對于疼痛癥狀,可使用普瑞巴林、加巴噴丁等藥物。普瑞巴林相較于安定類藥物,不容易產生藥物依賴,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患者在快速或突然停用普瑞巴林時,會出現失眠、惡心、頭痛和腹瀉等癥狀。
總的來說,對于慢性疲勞綜合征,“不把它當作病” 和 “把它當作絕癥 ”都不利于恢復,正確認識才能恢復健康。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 每天都感覺很累、睡不著覺、身體疼痛……一年后,她確診了這種病
- 這樣吃飯的人,患脂肪肝風險大大增加!很多人這樣吃還不自知
- 究竟如何分辨自己是陰虛、陽虛還是陰陽兩虛?中醫教你辨別
- 腰椎間盤突出,解藥就在自己的身體里,滋養氣血,舒緩突出痛楚!
- 馬上停止使用這種醬油,吃得越多,血管或越堵?醫生給出明確答案
- 必看!《蠻好的人生》薛曉舟7天簽100萬,有啥致富門道?
- 福州科創金融服務中心建成投用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呼吁各國盡快解決貿易爭端
- 華天酒店2024年財報:營收下滑12.17%,虧損擴大至1.81億
- 藍曉科技:4月24日召開業績說明會,White Oak Capital Partners、Keywise等多家機構參與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