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工兵團叫停"挖掘機開瓶蓋"等絕活訓練
該團挖掘機操作手正在進行壕溝挖構練習。
本報訊 初夏時節,北京軍區某工兵團機械操作手集訓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漫天塵土中,某型挖掘機連續完成了“側翻車輛救援”“防坦克壕構筑”“交通壕開設”等多項工程作業任務。塵埃落定,機械操作手、中士黃濤走出駕駛室,與教練班長一同檢查作業效果。
“這是今年新增的訓練課目,糅合了復雜地形駕駛、搶險救援作業、野戰工事構筑等多個訓練內容。”訓練現場,集訓隊隊長肖光介紹,這些訓練內容雖然不具觀賞性,但緊貼工程兵部隊的崗位任務特點,對作戰有用。
其實,集訓隊在擬訂此次集訓計劃之初,“挖掘機開瓶蓋”“挖掘機鋼針刺雞蛋”等5項觀賞性強的訓練課目曾被列入計劃。孰料,在征求官兵意見時,這些“絕活”課目卻引起一番爭議。一些操作手反映,這些“絕活”并非大綱要求的訓練內容,雖然看起來具有視覺沖擊力,但實戰價值并不高,憑空擠壓了有限的訓練時間和訓練資源,應當取消。也有部分官兵認為,這些“絕活”是歷次集訓結束匯報演練的“重頭戲”,有保留的需要。
不少練過這些“絕活”的老士官也在反思,如今的“挖掘機開瓶蓋”已經變了“味”。“最初,這些‘絕活’并不是刻意練的,而是機械操作技術得心應手后,才有了這樣的示范表演?,F在單純為了表演而訓練,已經偏離了實戰化訓練的要求。”曾多次在軍區挖掘機專業比武中拿名次的四級軍士長侯振芳說,從最初的熟能生巧,到如今的面上功夫,雖然“絕活”的內容沒變,但意義已經變了質。
其實黃濤是第二次參加該項集訓。去年集訓,他憑著一手開瓶蓋的“絕活”被評為優秀學員。然而,由于缺少基本技能的訓練,這位“優秀學員”返回連隊后并沒有展現出技術優勢,甚至在執行場地平整、土方裝載等任務時還拖了連隊后腿,促使其需要再回集訓隊“回爐”鍛煉。
對此,該團團長王星也算了一筆賬:以某型挖掘機為例,一挖斗的土方量約為0.8立方米,而戰場上一次土方作業量常常是數百立方米。與其在機械操作中追求一個啤酒瓶蓋的精度,倒不如多練習如何快速施工,提高戰場作業效率。更何況,戰場上的工程作業講究快速高效,并不需要“絕活”那么高的標準。
拔出蘿卜帶出泥。該團領導進一步深挖問題根源后認識到,“絕活”課目走紅訓練場,除了認識上的誤區外,另外一個原因是對機械操作手的技術水平缺乏權威評定,以致官兵要靠“絕活”來考量訓練效果。為此,該團對照大綱標準,設定了“推、挖、裝、平、壓”5種常見機械操作的作業能力與等級評定對應指標,激勵操作手們一招一式錘煉能打仗的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