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單是否Uber中國的第一個危機?


明星創新公司Uber最近被潑了一盆冷水,就是刷單泛濫。什么是Uber真正的產品本土化危機?
文/金錯刀(微信公眾號:金錯刀。覆蓋300萬科技商業人群的每日獨家干貨)
明星創新公司Uber最近被潑了一盆冷水,就是刷單泛濫。
騰訊科技最近做了一個調查,Uber刷單嚴重,僅淘寶一個渠道,就買賣了20萬左右的Uber乘客賬戶。
這里面包含兩個信息:
第一,Uber已經把中國當做發展的重鎮,僅在成都就有46000名Uber司機,而在紐約城只有26000名。為了抓住中國機會,Uber計劃今年在中國投資10億美元(約合62億元人民幣)。這是一筆大錢,這種強補貼行為也帶來巨大的拉動效應。
第二,對于刷單,Uber早期是弱控制的。因為刷單一方面繁榮數據,另外一方面也有不小的口碑效應。但Uber也沒有想到,中國這種人山人海的人肉戰術太強大了。有的人刷單是在電腦上完成,有的人則是直接拿人去真實坐車。
刷單泛濫是否Uber中國的第一個危機?
表面上看,不是。因為刷單泛濫,Uber還是可以控制的。
但是,刷單泛濫背后。產品的本土化危機則是Uber的大危機,也是Google、亞馬遜、特斯拉等國外大牛在中國曾經遇到的危機,但是很難攻克。
看到Uber今年在中國要砸10億美元,你是不是想到多年前eBay跟淘寶的那一仗,錢很重要,更重要的是產品。
Uber雖然創新力驚人,但是,它也面臨產品的本土化危機:
挑戰1:用戶第一,還是司機第一。Uber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司機是不知道地點的,是Uber來派單,用戶只用按一個鍵“點擊用車”,5分鐘之內就能快速打到車。這是一種優先考慮用戶的設計方案,但是,為了激勵司機,就必須用獎勵來激發他的接單量。我稱為“用戶第一”模式。
滴滴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司機是知道打車地點的,因為滴滴是出租車先行,必須這樣,這是一種優先考慮司機的設計方案。當然,為了讓不好打車的用戶打到車,滴滴設計了滴米的大數據系統。我稱這為“司機第一”模式。
這兩種產品路線,誰能笑到最后,真不好說,雙方在搏殺中也會互相借鑒。
挑戰2:專車模式的本質是B2C,拼車模式的本質是C2C。我曾經跟嘀嗒拼車的創始人宋中杰聊過這個話題,在他們行業內人士看來,專車、出租車是最大的一塊蛋糕,日訂單容量在5000萬左右,拼車是第二大的蛋糕,日訂單容量在1000萬左右。從市場容量上看,打車市場可以說是淘寶級的入口性產品。
Uber最大的價值鏈創新是打破監管,但是,專車還是有比較大的政策風險,以及面對政策做快速靈活的應對,對國外公司還是一個大挑戰。
挑戰3:能不能讓產品有持續的溫度感,沒有溫度感必死。Uber目前還是把國外的產品復制到中國,這是遠遠不夠的,中國市場太復雜,用戶痛點又很不一樣。為什么我提倡創始人一定要成為產品經理,就是在互聯網+這種10倍速的時代,產品的溫度感太重要。很多國外的好產品到中國,不是死在創新不力上,而是死在缺乏溫度感上。據說,Uber想把中國公司獨立,找一個創始人參與操盤。
期待Uber用移動互聯網的新打法能夠打破產品本土化魔咒。你看好嗎?
- 山西富豪的“造車生死局”
- ETF最前線 | 易方達滬深300非銀ETF(512070)早盤上漲3.79%,移動支付主題走強,兆日科技上漲20.0%
-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亞洲硅業:技術升級一直在路上……——走進西寧看發展·一線故事⑩
- 青島銀行:11月28日接受機構調研,投資者參與
- 青年早新聞 | 今天起,這所高校再次推出1分錢早餐
- 陽城煤礦多點發力保障重介系統穩定運行
- 持續優化銀發業務布局顯成效,量子之歌加速打造全方位服務生態夯實“護城河”
- 屋頂安“太陽能板”好嗎?若家里是這6種情況,還是要慎重決定
- 股東近期減持約5000萬元股份,被批“蹭”熱點?湯姆貓回應
- 2024清華校友創業成果對接會之健康醫療與生物醫藥論壇在蓉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