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如何抵抗日寇:只要有意志日本就贏不了
飛血連天射紅日
——抗日戰爭中的中國空軍
作者/司古
苦寒里的梅香
70個春秋之后,我們甚至很難想象,抗日戰爭中,中國空軍是在一種怎樣懸殊的力量對比下,開始保衛國家的藍天。1934年上海印發的一張國民國防科普掛圖,可以透露一點線索。這張精心繪制的掛圖上,清楚列明了世界主要國家的陸海空軍力量和裝備對比。在空軍一欄,日本陸軍航空兵擁有飛機838架,海軍航空兵擁有801架,總計1 639架,而中國空軍總計僅有361架飛機,其中特別注明,原奉軍空軍所屬191架飛機在“九·一八”事變后已悉數被日軍擄獲。如此算來,中國空軍當時可用飛機不及200架。1937年抗戰爆發前,中國雖籌措資金從國外進口飛機,但數量仍十分有限。盧溝橋事變前夕,中國空軍能參戰的飛機僅223架,而日本航空兵至戰前飛機總數已突破2 300架,可謂實力雄厚。就在抗戰全面爆發的1937年,中國空軍剛剛正式頒布命令,確定空軍軍旗樣式,原直屬于陸軍總司令部的空軍,自此成為獨立軍種(直屬航空委員會)。
中國空軍的困境還不止于此。當時的中國國力衰微,不能研制飛機,空軍所有飛機悉數為來自美、英、法、德和意大利的舶來品,型號五花八門,性能落后,多是各國面臨淘汰的舊式裝備。空軍王牌高志航早年赴意大利參加代表團采購飛機時,就曾指責意方以落后裝備敷衍中國。整機不能制造,連維修所需的飛機零備件,中國也無法自給,同樣需要外購。這樣的裝備建設體制,使得中國空軍裝備成為無源之水,在戰爭中損毀一架就少一架,根本無法及時補充,實力越拼越弱。而日本則擁有完備的航空裝備制造工業,能夠不斷地研制新型戰機,并及時補充戰爭損耗。海軍方面,日軍在1934年擁有航母4艘,而中國不要說沒有航空母艦,水面主力艦在性能和規模上更是無法與日軍相比。如此懸殊的實力,注定中國空軍抗戰行動的艱苦卓絕。
很少有人知道,1937年8月14日爆發的中日“八·一四”空戰,中國空軍是以一場激烈的攻勢作戰,拉開了鏖兵的帷幕。在已確知日軍進犯上海企圖后,中國空軍率先出擊,轟炸日軍駐上海指揮機構和兵力集結地域,在長江上空攻擊日艦,在杭州上空奮起殲敵,取得了6:0的戰果。中國空軍用英勇和無畏向世界證明,中國軍隊抗爭精神之飽滿,遠非其裝備之劣勢所能衡量。正因如此,國民政府后來將8月14日定為空軍節。
開戰之初,日本空軍甚至沒打算與中國空軍來一場認真的較量。進犯上海的日本海軍第一聯合航空隊,大多是戰技水平優良的飛行老手,其裝備水平明顯優于中國空軍。日本海軍木更津航空隊和鹿屋兩支航空隊,更是裝備新近列裝的三菱96式轟炸機,可以從日本本土或臺灣遠程轟炸上海戰區。日本航空兵以為,可能采取消極避戰的中國空軍構不成威脅,甚至沒有給轟炸機配備護航戰斗機。結果他們想錯了,在中國天空那一架架帶著火光墜落的三菱96,成了中國空軍抗爭精神的絕佳寫照!繼“八·一四”空戰之后兩天,第一聯合航空隊就損失了18架三菱96,日本媒體發出“中國已非昔日之支那”的哀嘆。木更津航空隊隊長石井義大佐統精銳之師卻屢遭重挫,最終選擇切腹向天皇謝罪。
激烈的搏殺中,中國空軍涌現出一批讓日軍既畏懼又敬佩的空戰英豪。四大隊分隊長樂以琴,在“八•一五”空戰中連續擊落4架日機,被日軍飛行員稱作“空中趙子龍”,只要遇到他的2204號座機便主動避讓,竟不敢與之單獨交鋒。出身東北空軍的高志航,在取得3架擊落戰果后,9月26日又在南京空戰中挑戰號稱日本“四大天王”之一的山下七郎大尉,一舉將其擊落,后者淪為中國戰俘,并演繹出一段令人唏噓的傳奇往事。高志航由此成為中國空軍之靈魂人物,其指揮的四大隊也成為一支驍勇之師。連日本也稱高志航是中國空軍“最有價值的飛行員、指揮員”。
1937年10月6日,日本海軍航空兵空襲南京得手后,挾勝利余威竟然在南京上空做起了特技表演,企圖以此羞辱因損耗過大未能升空迎戰的中國空軍。五大隊飛行員劉粹鋼不畏強敵,單機起飛,當即擊落一架日機,令下方觀戰的南京市民揚眉吐氣,冒著敵機投彈的危險為劉喝彩助威。自此劉粹鋼被譽為“中國的紅武士”。
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
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于盡!
這是中國空軍筧橋航校旗桿基座上銘刻的箴言。激烈而頻繁的空戰,加之抗戰初期中國戰局的不斷惡化,且裝備和人員的補充困難重重,迫使中國空軍精英飛行員不得不以難以想象的頻度與日軍搏殺長空,給中國空軍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損失。1937年10月26日,劉粹鋼在山西戰局危急時率隊友馳援,因天氣惡劣,導航支援不足,在暗夜中撞上山西高平縣魁星樓,不幸犧牲。12月3日,在南京保衛戰中,樂以琴座機遭日機圍攻,壯烈殉國。12月22日,日機偷襲河南周口機場,高志航不避炸彈,跳進座艙試圖緊急升空迎戰,不幸被敵彈炸中,為國捐軀。
在最為艱難的時刻,中國空軍缺裝備,缺人員,缺訓練,更缺保障,但他們唯獨不缺少士氣,不缺少迎戰強敵,為國獻身的斗志。1937年8月17日,東北籍中國空軍飛行員閻海文在空襲日軍時座機被高炮火力擊中,跳傘后落入日軍陣地。面對蜂擁而至想抓俘虜的日軍士兵,22歲的閻海文毫不畏懼,從容拔出手槍,接連射殺5名日軍后,將最后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他的節烈之舉令日軍震驚,特在其犧牲處為其樹碑,上書“支那空軍勇士之墓”。后來日本東京還專門舉辦了“中國空軍勇士閻海文”特展。在日軍看來,這樣的中國勇士是真正值得尊敬的對手。1937年8月19日,江蘇籍飛行員沈崇誨在執行轟炸日艦任務中座機發生故障,他放棄了跳傘逃生,駕駛飛機撞向日艦,與之同歸于盡。1938年武漢“四•二九”空戰中,年僅22歲的四大隊飛行員陳懷民擊落一架日機后遭敵圍攻,座機多處受傷,地面觀戰的武漢民眾正期待他跳傘離機時,陳懷民卻毅然加大油門,撞向最近的一架日機,兩機同時墜落。市民們無不為中國空軍無畏之犧牲精神所感動。
1938年5月7日午后,南京。日軍殘暴屠城的血腥尚未消散。一架中國空軍美制霍克75型戰機,突然出現在南京城上!這架由中國空軍5大隊25中隊隊長湯卜生駕駛的飛機,肩負著為先總理孫中山謁陵的任務。在紫金山中山陵上空,湯卜生駕機繞行三周,投下一束白玉蘭。往年民國政府都會舉行隆重的謁陵儀式,但1938年的南京已為日寇占據,中國空軍便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紀念孫中山先生。南京城內,百姓見到帶有“青天白日徽”的中國戰鷹出現在天空,不禁熱淚盈眶。中國空軍用這種方式向日軍宣示,中國軍民熱血可以流盡,但抵抗的精神不滅!就在謁陵行動三個月后的1938年8月18日上午,湯卜生在衡陽空戰中以寡敵眾,不幸中彈壯烈犧牲,時年僅26歲。
一度被日軍視若無物的中國空軍迸發出的頑強抵抗意志,讓日本航空兵在中國屢折銳氣。一批戰績煊赫的日本王牌隕落在中國戰場,這是日本侵略者無論如何不能想象的。1937年9月21日在太原,中國空軍28中隊以劣勢兵力拼死抗敵,3名隊友相繼犧牲,中隊長陳其光力戰不退,緊緊咬住敵長機,一路追逐,直至將其擊落。墜落后的日軍飛行員被中國軍民擊斃,日機座艙中發現的私章證實,這正是日本陸軍航空兵“射擊之王”三輪寬少佐。
1939年1月4日在成都,中國空軍五大隊29中隊隊長鄧從凱駕伊-15戰機擊落來襲日軍三菱96轟炸機編隊長機,鄧從凱也在此戰中壯烈犧牲。事后人們在這架日機殘骸中發現一柄日本天皇所賜刻有“爆擊之王”的佩劍,斃命日軍飛行員中有一枚刻有“奧田大佐”的印章,這便是被稱作“轟炸之王”的日本海軍第13航空隊司令官奧田喜久司大佐。
1938年1月7日在南昌,日本海軍航空兵“天王”潮田良平大尉被中國飛行員羅英德擊落殞命。7月18日仍是在南昌,日本海軍航空兵另一位“天王”南鄉茂章大尉也被中國戰機撞擊斃命。
1938年1月31日,日本陸軍第16戰隊2大隊第1中隊長加藤建夫,在西安上空投下一個裝有戰書的通信袋。加藤建夫在戰書中這樣寫道:
中國空軍戰斗員
勇敢之中國空軍戰斗員,其奮勇精神,吾人深表敬意。吾人歡迎中國空軍戰斗員來我機場上空決一勝負。
——日本戰斗隊加藤大尉
出乎日軍意料的是,中國空軍竟然在兗州機場上空復書一封:
日本空軍戰斗員:
前日接到貴隊之戰書,欲與本軍決一勝負,本隊甚為歡迎,吾人也準備領教。
——中國空軍戰斗隊
此后不久,中國空軍便與加藤所在部隊先后爆發了3次歸德空戰,面對中國空軍的劣勢裝備,日軍以新近投入的性能優良的中島97式戰斗機和有利的偷襲態勢下,未能討到任何便宜。加藤建夫的狂妄,被徹底擊碎。
只要中國還有抵抗的意志,日本就贏不了
很少有人知道,日本在戰爭中本土遭遇的首次空襲,是中國空軍實施的。1938年5月19日夜,中國空軍兩架馬丁139WC轟炸機,在第十四隊中隊長徐煥升帶領下,從寧波起飛遠征日本,先后在日本長崎、福岡等地撒下數百萬份傳單,震驚世界,讓一貫自詡強大無敵的日本帝國顏面掃地。為慶祝這次“紙片轟炸”的成功,中共中央駐武漢代表處特向勇士們贈送“德威并重 智勇雙全”錦旗一面。周恩來在致詞中給予高度評價:“我國的空軍,確是個新的神鷹隊伍,正因為他們歷史短而沒有壞的傳統,所以民族意識特別濃厚,而能建樹了如此多的偉大成績,這更增加了我們的敬意。”
由于沒有本土航空制造業,中國空軍所需的每一架飛機,每一個零備件,都要用寶貴的外匯從海外換取。在中立主義盛行的國際環境中,中國常常是求購無門。能夠進口的少量裝備,在性能上也無法與日軍新銳裝備相比。特別是日本三菱零式戰斗機服役后,中國空軍裝備在性能上頓時轉為絕對劣勢。1940年9月13日的壁山空戰就是血的事實:中國空軍三、四大隊34架伊-15、伊-16迎戰日軍13架零式戰斗機,結果被擊落13架,擊傷11架,10名飛行員殉國,而日機僅輕傷幾架。中國飛行員痛感自己的飛機在速度和機動性上對零式“幾無還手之力”!至此,以中國疲弱之國力滋養的航空裝備制造業,已經撐不起中國空軍抗敵之血性。
中國空軍損失殆盡后,國民政府只能致力于尋求外援。美國當時奉行中立,蘇聯考慮到中國抗戰會緩解遠東防御壓力,率先向中國伸出援手。自1937年10月,到1941年中,蘇聯向中國提供了大批抗戰急需的軍用物資和優惠貸款,這其中包含大量當時性能較為先進的波利卡波夫伊-15/16系列戰斗機和各型轟炸機。蘇聯空軍還組織了援華志愿隊到中國直接參加對日作戰,在南京、武漢、成都、蘭州,蘇聯志愿隊與中國空軍并肩作戰,取得了不凡的戰績。中蘇空軍轟炸機還成功遠程奔襲臺北松山機場,炸毀日機12架,破壞大量航空物資器材,被日本大本營認為是“侵華以來之最大損失”。1941年4月蘇聯與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加之不久后衛國戰爭爆發,蘇聯遂停止援華。
同樣是在1941年4月,經過克萊爾·陳納德的積極斡旋,大洋彼岸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秘密授權同意美國航空兵人員以解除軍職的方式加入中國的對日作戰行動,這些護照上帶著五花八門的職業描述的美軍航空兵陸續來華,揭開了“飛虎隊”的光輝篇章。隨著珍珠港事件的爆發,美國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區成為日本這只“豪豬的軟肋”,美國開始大舉援華,各式美制戰機出現在中國空軍裝備序列,美軍航空兵也直接來華參戰。在1942年日軍切斷滇緬公路后,中美空軍聯合開辟了從印度經喜馬拉雅山脈和橫斷山脈直抵四川的“駝峰航線”,在層巒疊嶂中艱難飛行的中美人員,用生命和勇敢為中國抗戰搭建起一條空中物資走廊。
1945 年8月21日,洞庭湖上。中國空軍五大隊周天明等飛行員接到一項最具歷史意義的任務:押送日軍洽降代表前往芷江機場。周天明等人駕駛6架P-51“野馬”戰斗機發現了降使專機——一架兩翼翼尖拖曳著長長紅飄帶的日本百式運輸機,氣流中激烈舞動的飄帶,恰似中國軍民揚眉吐氣的歡欣,更像潰敗日軍戰戰兢兢的沮喪。至此,中國空軍以不屈的精神和巨大的犧牲,終于換來了最后的勝利。
正如毛澤東同志早就預言的那樣,抗日戰爭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但最終的勝利必將屬于中國。當時中國航空公司美方董事邦德在抗戰爆發之初也曾做過類似的斷言:
只要中國還有抵抗的意志,日本就贏不了,從長期看來贏不了。意志是最本質的東西,不是(美國)國務院在權衡時所考慮的現代武器和工業部門,只要中國還有意志,他們就不會輸。日本人可以占領上海、南京、北平、漢口、廣州,或其他任何城市,可以殺死成千上萬的士兵,可以嚇倒100萬人,但他們仍然控制不了中國。他們正在試圖征服一個國土與美國大陸不相上下的——幽靈。(航空知識:如想了解本期航空知識,請購買2015年8期抗戰空軍專題 新浪軍事獨家刊文 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