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雜志發表文章稱,中俄美三國的核武庫都具備摧毀對方的能力,但實際上,三國并不打算真的使用這些核武器進行任何可能的核戰爭。中國為了確保有效的核威懾,將核武庫中除去有限且易受到攻擊的數十枚東風-5A導彈固定發射井之外,大量核武器都被巧妙的隱蔽起來。
除此之外,大國之間的“核捆綁”戰略同樣讓三大國不敢輕易發動核突襲,所謂“核捆綁”戰略是指在遭受核打擊后,不僅會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一方進行核反擊,還會對第三方發射核武器,以確保任何一國沒有機會躲過核戰爭,并在核戰爭后獲利。
而且“核捆綁”理論還產生了被稱為“核鏈條”的核戰爭鏈接關系,在遭受核打擊之后,第三方也會向上述兩方同時發射核導彈,這讓大家誰也逃不過核打擊,所以美國并不具備對中俄發動核戰爭的基礎和能力,準確地說,美國根本不能承受核戰爭爆發,這在博弈學上叫做死循環。
此前央視7套軍事報道透露出的解放軍二炮專用的地下長城
軍事專家稱,中國運用了一系列花費較小但行之有效的辦法來提高自身核武器的生存能力,并用有限的經費維持著一個結構相對合理的核武庫。美國媒體稱,中國建成了3000千米的地下隧道隱藏核武器,躲避美國情報偵察。
“北京可以生產任意數量的核彈頭和運載工具,將其隱藏在防護水平較高的地下和山洞掩體內,所以目前國際上所謂中國核彈頭總數為260枚并不足信”。
據悉,首先,中國巧妙的使用了一套長達3000至5000千米的龐大隧道系統來隱蔽自己的導彈發射車,借助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大量山地,中國在山西省五寨地區、甘肅省天水地區、陜西省秦嶺山區和河南省等地挖掘了大量呈網狀化的地下洞庫和地下高速公路系統,這套系統被形象化的稱之為“地下核長城”。
為了挖掘這套地下洞庫,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甚至專門組建了自己的工程部隊,通過數十年的挖掘,這些洞庫已經具備抵抗各種常規戰斗部和和B61-11這樣的核鉆地彈藥的打擊。
網傳中國東風-41彈道導彈
中國陸基核力量的中堅——大量安裝在機動發射平臺的東風-31A洲際導彈被分布在這些隧道體系中,一般來說,每個隧道系統都具備數十個出口和成倍數量的假出口,出口與導彈預設發射場或發射陣地相同,導彈發射車在接到發射命令后,隨機抽取發射預設發射陣地,導彈發射車隨機從洞庫中駛出。
由于預設發射陣地已經計算號發射需要的數據諸元,發射程序已經固化,導彈發射“輕車熟路”,可迅速完成發射作業。而這些隧道內部還有可供洲際導彈存放、測試和基本維護的工程中心,這些設施設備,足以讓隱蔽在這些隧道內的洲際導彈在外部被封鎖數月之后仍然可以確保發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