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蠻叢林:股神也曾虧盡家產
花榮,真名余鄭華。
很多網民知道他的花名,但未必知道其真名。他是操盤手,他的戰場是股市。七虧二平一贏,在股市叢林里,有黃羊、老虎、獅子等,花榮認為自己是獵手。
短袖T恤,說話偶爾帶著點遲疑,花榮其貌不揚。
他虧過錢,不過那是十三四年前了,幾百萬身家很快虧完,花榮萬念俱灰。在那之后,即便是2008年股市從6000多點跌到1600點,花榮依然賺錢了。
2001年前后的那一場失敗打擊深重,那是花榮的忌諱,說起來都是淚。直到2007年才翻身,把輸的錢全部掙回來,往事才“灰飛煙滅”。
從1991年進入股市開始,至今花榮就沒離開過。雖然福布斯榜單上的富豪們,多數靠著實業起家,但是花榮認為,那種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需要綜合素質,運氣、能力、時機、人脈,甚至還要依仗權力的輔助。
“但股市不一樣,年輕人沒權力,不是富二代并不可怕,只要有能力,股市總會慷慨回報你。總之,股市比做實業容易,雖然最近兩年,一年融三輪,一年估值上億美金的公司也不少。”花榮說。
花榮不覺得操盤手好當,他不掩飾自己的驕傲,他說在整個中國,他認可的高手不超過10個人,當然自己是其中之一。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高管談起花榮,多少有點語氣復雜,“他的套路比較野吧,可能不是名門正派吧,但他有他的方法。”
花榮不在乎外界的評價,他寫書、發微博、寫博客,《百戰成精》是方法傳授,小說《操盤手》則更像是他的自傳,“那上面寫的都是真的。”
花榮擅長自我塑造,當然也享受這種贊譽和追捧。
七虧二平一贏,在股市,真正的高手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在花榮眼里,股民可分為消費者、賭徒和套利者。消費者就是被消費的,“就是給股市送錢的,”這是大部分股民的屬性,他們處于“中暑”狀態,缺乏基本的投資經驗。“三年以下的股民一半都是這樣,有的十幾年了水平沒長進,也屬于這種。”
從2014年7月至今的牛市中,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一直在提醒股市有泡沫,炒股有風險,尤其是對于那些配資、融資、借貸炒股的散戶,李大霄多少有些憂心忡忡,他的微博簽名甚至是“遠離毒品,遠離杠桿”。但花榮卻一直鼓吹消費者進場,“他們唯一可能賺錢的機會,就是牛市,現在機會來了。”
相比于“處于中暑狀態”的消費者,賭徒對于基本的證券知識爛熟于心,也不缺乏股市經驗。在牛市中,他們喜歡冒險,使用五倍十倍多杠桿,而且,由于他們的風控意識不強,在策略上敢于冒進,他們可能是牛市最大的贏家,但風控意識不強卻成為他們在熊市當中的致命傷。
曾經一度,花榮自己也多少有點賭徒屬性。那時候他在證券公司負責自營業務,證券公司被鼓勵坐莊,作為操盤手,他能看到股市大戶們的資金流向,“那時候風險有領導去考慮,我們就想著多賺錢。”
在賺夠100萬之后,花榮從國營單位出來,接下來就遭遇了第一次滑鐵盧。那是2001年前后,花榮的朋友鼓動他出來操盤一筆資金,那些朋友的實力遠超花榮,當時花榮的身家不過700多萬左右。
總之,花榮幾乎投入了全部身家,而其他朋友只抽出一部分投入股市。
當時,股市一片大好,所以他們動用了十倍杠桿,這意味著只要虧損達到10個點,他們的本金就全部虧光。到了虧損七八個點的時候,花榮已經撐不住了,他開始極力勸阻朋友們收手,因為礙于面子和尊嚴,他承擔了50%的虧損,“他們那時候不知道我虧這么多”。
因此,時至今日,花榮雖然自認為是高手,但還是遠離杠桿。他認為融資配資的資金總有成本,而且動用了杠桿之后,人的心態難以冷靜。另外,花榮覺得自己的財富已經差不多了,年齡、心態、技術都更成熟了,“反而更在意風險”。
花榮把自己八九成的資金都投入了股市,“現在是錢夠多,股票不夠用”。當他想重倉某只股票時,買入量一多,價格就起來了,“我就沒法低成本建倉了”。
花榮離不開股市,他對財富充滿熱情。他說,生存自由的標準是360萬元,你不高興的時候就不干,因為你不怕丟掉飯碗餓死了;旅行自由720萬元,可以在蒙特卡羅有理智地賭博,也可以在三亞亞龍灣躲避北京的寒冬;生命自由1080萬元,可以去瑞士靜港中心年輕身心;支配自由2億元,你可以買一支模特隊或足球隊,如果性格活潑一些,也可以學學布蘭森的生活方式;完美自由是20億元,可以隨意送你希望討好的人股票漲停板,以代替獻花或放焰火,只要你高興。
有時候他覺得錢夠花了,就多少缺乏點動力。前段時間,他住進北京懷柔的雁棲湖酒店,他很喜歡那個酒店,但是覺得自己的財富只夠住酒店,卻不夠隨心地擁有這個酒店,然后他又有了炒股賺錢的動力。
作為滬深股市第一代職業操盤手,也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幸存者之一,花榮壓根不熱愛股市。剛進股市的散戶們,恨不得24小時盯著股市,但是花榮只在開盤時看股票,“我現在還覺得開盤時間太長了,如果只在上午或者下午開盤更好。”
這多少讓人有點難以理解,畢竟股市讓花榮實現了財務自由,但是自從2007年之后,股市在他眼里只是工作和賺錢的工具。
“首先你是熟練工種了,這是一門技巧,就跟木匠做椅子沒區別,你做得越來越好了,但也就是這樣。”
散戶們只是感到刺激好玩,股價漲漲跌跌,股票“櫻桃芭蕉”,證券資產如同過山車似的起起伏伏,他們獲得一種類似賭博和賽馬的快感。但是花榮卻看到殺氣,“血淋淋的。在湖南,一位使用四倍杠桿的股民,在輸盡了170萬身家之后,絕望而死”。
花榮也經歷過。在2001年前后,整個一層樓的股票大戶,幾乎都賠得血流成河。
當初和花榮一起做操盤手的朋友,大概有10個左右,經常一塊去爬山旅游,如今,除了花榮,幾乎都離婚了,“因為家產輸掉了,過不下去了。”
“我是獵人,但是你怎么會喜歡這個血淋淋的沙場?”這樣的冷靜反而更有利于他成為高手。
花榮似乎夢想著桃花源,他保持了一種獨立的姿態。在2001年那次打擊之后,花榮夢想在股市東山再起,但是他當時已經沒有資金,所以只好找大戶出錢,他出智力,然后分成。合作的大戶最多時資金10億元級別,最少時也有5000萬元,花榮心底里認為雙方是平等關系,但是大戶認為自己處于優勢地位。五六年時間里,花榮心里不忿,但是忍著。“你沒錢沒資源,就只能忍著。”
到了2007年,當花榮終于賺到1000萬元之后,他摔碎了杯子,和合作的大戶差點打起來。在那之后,他和大戶的關系才逐漸平等起來。
所以他至今不愿意成立私募公司,“太難伺候”。私募公司老是開批斗會,金主們事后都是諸葛亮,“買藍籌股,覺得不如創業板漲得快;賺了1倍,他又覺得你該賺10倍。總之,你沒辦法獨立自主。”
但是,花榮最終發現,炒股并不能讓他切割于社會,他對公眾的認可抱有熱情,他知道如何充分展現并利用這一潛能。于是,在2002年到2007年失意的時候,寫書成了他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花榮現在建立了一個互助小組,名叫"避暑山莊",里面有28個人,花榮說這是模仿漢世祖劉秀的“云臺二十八將”。
PS:更多文章歡迎關注微信訂閱號財經故事會,微信號“caijinggushi”,或者微信掃描下面的二維碼。交流請加個人微信號“61814770”,不過我比較內向,所謂未必通過你的好友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