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改變了嗎?
要 : 要回答國際市場對中國政府救市的質疑,一方面政府要向國內市場明確的表示政府有能力有信心來保證金融市場之穩定,有能力有信心扭轉股市下跌的預期及重新股市之信心,另一方面,政府盡快制定那些強力的行政救市政策退出措施及機制,做好善后工作,同時要對當前中國股市發展戰略、政策、市場規則及監管方式進行全面檢討及反思,對那些想當然的股市發展戰略遲早調整,即繁榮股市來救經濟,并以此來加快中國證券市場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否則,要解開國際市場對當前中國政府救市是不容易的。
可以說,7月9日,10日,12日,在政府果斷強力護盤下,中國股市終于走出了持續三個星期暴跌的陰影,上海綜合指數由低位3373點回升到3970點,上漲幅度達17.7%,中國股市終于喘定。但到7月16日,上海綜合指數又回落到3823點,4天時間又下落了近4%,整個市場又處于震蕩之中,而且這種震蕩在短期內不會停止。更為重要的是這次政府強力介入市場,不僅讓整個中國股市的環境與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引發了國內外對政府救市行為的質疑,并認為中國證券市場化改革面臨著走回頭路的巨大風險。
比如,最近一期的英國《經濟學人》有封面文章“中國擁抱自己市場”就表示,這次中國股市三個星期暴跌和其對經濟的潛在打擊,都遠不如中央強力救市給正在成長的中國證券市場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有香港媒體也指出,一場股災,讓國際社會及投資者看到中國政府并不以市場規則或力量處理危機,僅憑長官意志及行政手段扭曲市場來救市。這樣的做法不但沒有朝向國際市場的軌道前行,反之是一種倒退。這對中國融資入世界金融體系會產生相當負面的影響等。
不過,7月9日總理的講話,則巧妙地回應國內外對近期中國股市異常波動和中央救市行動的質疑。總理認為,盡管中國前進中有各種挑戰和風險,我們不掉以輕心,有能力有信心防止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推動中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
總理這段話包括了以下幾層意思。一是對這三個星期來中國股市暴跌定性為“中國股市異常波動”而不是一般媒體所說的股災。既然是股市異常波動,那么它的出現也為正常。二是政府有能力有信心應對中國金融市場的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發生,國際市場根本不應對此過度擔心。三是政府在應對金融市場的突發事件所采取的應急措施,并不會改變中國資本市場市場化改革進程,反之這可能成為中國金融改革的動力。四是這次突發事件發生更是強化了政府對“金融必須以實體經濟為基礎”的認識,從而根本上回應了外界對中國金融改革面臨倒退風險的質疑。
不過,從歷史經驗來看,當一個國家金融危機爆發時,政府全面介入市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面對金融危機,救市是政府的一種責任。因為,金融市場作為一種準公共品,每一國家的政府都是金融市場的信用最后擔保者。當金融市場面臨危機時,政府有責任出來維護市場穩定、提振市場信心。所以,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政府監管部門就是以最為果斷及迅速的方式把股市的巨大風險限定在最小的范圍內,堅決地阻止金融風險擴散與傳染,從而先把金融市場穩定了下來。因此,面對前三個星期中國股市持續暴跌,中國政府也是有責任出來救市的,以此來保證股市之穩定及重建股市之信心,阻止金融風險向銀行等其他市場擴散,防止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發生。所以,面對中國股市異常性波動,政府出來救股市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政府救市既有介入的方式也有介入的程度問題,否則會引起國際市場的嚴重質疑。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政府救股市廣度、深度及速度都是空前絕后的。從向市場提供無限量的資金直接購買上市公司股票,到改變監管規則、降低市場交易費用、要求上市公司大股東采取方式維護股價的穩定、要求上市公司大股東在多長的時間內不準賣出股票、停止新股上市等,其目的是要穩定市場及重建股市信心。但是這些政策的核心是要人為地改變當前股市的供求關系。因此,政府對股市過度介入對市場的負面影響一點也不可低估。因為這些介入不僅改變市場的監管規則,也會改變整個市場行為,從而讓市場化的方式嚴重削弱。
所以,要回答國際市場對中國政府救市的質疑,一方面政府要向國內市場明確的表示政府有能力有信心來保證金融市場之穩定,有能力有信心扭轉股市下跌的預期及重新股市之信心,另一方面,政府盡快制定那些強力的行政救市政策退出措施及機制,做好善后工作,同時要對當前中國股市發展戰略、政策、市場規則及監管方式進行全面檢討及反思,對那些想當然的股市發展戰略遲早調整,即繁榮股市來救經濟,并以此來加快中國證券市場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否則,要解開國際市場對當前中國政府救市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