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監管:P2P將面臨生死大考
1. 目前大部分P2P的客戶資金都不是銀行托管 2. 銀行托管對P2P行業的威脅極大,包括行業龍頭都有可能大受影響 3. 后續可能還有博弈
文\X教授(微信公眾號:X_Man_Investment)
2015年7月18日,《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對外發布。這個意見傳了很久,出來后與預期的內容差別不大,但是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最關鍵的是一條:
第十四條 - 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
除另有規定外,從業機構應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對客戶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實現客戶資金與從業機構自身資金分賬管理。客戶資金存管賬戶應接受獨立審計并向客戶公開審計結果。人民銀行會同金融監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實施監管,并制定相關監管細則。
可以說,這一條對大部分P2P企業都是一聲驚雷。
目前大部分P2P的客戶資金都不是銀行托管
大部分P2P目前還沒有接入銀行托管,甚至都還沒有第三方托管。例如歷史悠久但屢屢爆出大額壞賬的紅嶺創投,今年以來上升趨勢明顯的e租寶,這些沒有第三方托管的P2P一直被人詬病,被人懷疑它們的商業模式本身就牽涉資金池和資金挪用。而其他大部分P2P雖然做了第三方客戶資金托管,但是并不是銀行。
傳統上銀行對P2P客戶資金托管業務避而遠之,除了托管費用并不吸引之外,銀行希望與P2P的跑路風險隔離有關。今年在銀行托管的監管風聲越傳越勁的情況下,積木盒子和宜信旗下線上P2P平臺宜人貸分別于民生銀行與廣發銀行試運行資金全流程托管,之前宜信也和中信銀行簽訂了托管協議。另外一些平臺僅僅是風險備用金存放在銀行,也在對外宣傳是銀行托管,比如人人貸。
第三方托管是資金池和挪用的末日
炒股票的人都知道第三方托管,就是股票賬戶的錢要在銀行開一個同名賬戶而不是直接打到券商。很多人要問,P2P打款都是通過銀行卡的,難道這不是銀行托管嗎?沒錯,客戶的資金打到P2P平臺后,這筆錢確實是存在銀行的,但是銀行未必知道這筆錢是客戶的,因為賬戶的名字可能使這家P2P平臺,或者是P2P平臺使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所以,P2P平臺在下一秒把錢轉到別的賬戶,是不受任何限制的的,這就是沒有托管的風險。當然,大部分P2P未必直接把錢劃走,那樣的話就是騙子,而大部分P2P都在玩弄資金池的把戲,這件事在第三方資金托管后,就很難了,因為托管在銀行的錢是會用客戶的名字開戶,P2P劃走資金的時候,托管銀行會問P2P平臺要求提供投資產品的證明,而這個證明必須是有投資合同的。所以,如果收款方與投資合同上不符,銀行就不會同意劃錢,這就保障了投資者。
回到資金池的問題上,其實目前的很多P2P做的都是資金池,也就是說在借款人和投資人中間,P2P擔當了一個中間人的角色。比如借款人要借1年,但投資人只想借一個月,那P2P上給投資人看到的產品就是1個月的,然后到期發行一個新產品,一直到1年結束。這種典型的借短放長的資金池是銀監會和央行一直強調不允許的,但是市場的現實讓無數P2P鋌而走險。這樣的話,給借款人的合同和給投資人的合同,是不相符的,中間必定會有一個P2P平臺的實體參與。銀行級別的托管,是不可能接受這樣的合同的,所以要么投資人變成1年,要么借款人變成1個月,那撮合成功的概率要小很多。
其實資金池的貓膩還有很多,比如挪用后來投資人的錢去填補之前出事的投資項目。P2P項目的借款方違約率其實一向很高,目前很多平臺都是用自己的錢或客戶的錢來填平這個窟窿,這樣的話投資人其實沒什么感覺的。但是如果銀行托管,銀行一定會通知客戶,你的投資有逾期,然后什么時候有什么錢進來補償這個逾期,在客戶的感覺上風險的感覺會更近,也會影響他們的投資決定。
銀監會不信任第三方支付擔當第三方存款監管任務
說了那么多,都是沒有托管的危害,現在許多第三方支付都開始了托管業務,理論上資金本身就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流動,是天然的監管方,為什么銀監會和央行一定堅持要銀行做托管呢?關鍵在于第三方支付出于業務的壓力,未必能100%的執行以上的監管,而P2P歸銀監會監管后,銀監會當然要用自己的“親兒子”銀行了。
根據和訊的新聞,2015年6月份,由于旗下托管平臺頻頻遭遇到充值和提現方面的故障,第三方支付平臺匯付天下被上百家P2P平臺商戶圍攻,陷入被維權的窘局。這之前,愛增寶和浩亞達跑路事件(請自行百度)更是彰顯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托管”并不嚴謹,連沒有開始托管就把愛增寶的Logo加到自己網站上去了,也不由得銀監會不放心。
銀行托管對P2P行業的威脅
最直接的威脅就是以前完全沒有托管概念的平臺,他們的基金流向有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比如紅嶺創投,從來沒有托管,之前出事的資金也不知道是否客戶資金來填的,如果有一個時點要求強行接入銀行托管,有可能引發客戶資金抽走或者擠提。其他有資金池模式的P2P,都會被要求一一配對,這樣的話對業務來說會有很大影響。
第二個影響是成本和客戶。托管自然要托管費,銀行的收費自然不便宜,何況還要考慮為符合銀行文件要求增加的人力。其實P2P更擔心的是客戶流失,好不容易獲得的客戶,由于銀行加入到了整個業務鏈條中來,還有可能再次流失到銀行去,畢竟銀行平臺上提供的產品種類和銀行的信譽,是新興的P2P不能比較的。
更大的影響在于:P2P終于要面對銀監會的監管了。銀監會在互聯網金融上的態度一向保守,偏偏互聯網金融出事的最多又是P2P,這回尚方寶劍在手,P2P的很多業務邏輯如果要參考銀行業監管,例如之前試探口風的10倍資本金限制,就會一個一個的帶到P2P業者的脖頸上。
未來的博弈
《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一出,所有的P2P口風一致,“我們支持監管,這樣行業才能更好的發展”。但是私底下,大家已經開始抱怨了。一個有代表性的業界人士就表示銀行托管既不符合P2P市場現實,也不利于整個市場的未來發展。《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只是一個綱領性文件,細則未出,應該還有很多討論的空間。就像年初銀監會提出的資本金要求等,到目前還沒有完全落實。就X教授(微信公眾號:X_Man_Investment)收到的信息來看,接下來博弈的重點將在:
1. 是否需要嚴格執行100%客戶資金托管,還是可以有其他變通方法;
2. 實施時間;
3. 存量與新增量的處理。
小結
靴子落地了,P2P從業者,即使再不愿意,也必須要面對了。有業界人士感嘆,攤開手掌一數,發現全A股的互聯網金融龍頭標的數量立馬縮減到了5家不到。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正在一步一步的走進業者的視野,怎么保持野蠻生長的同時,不被監管絆住腳步,是每一個互聯網金融的人士需要考慮的。
- 下一篇:微軟、小米和樂視的品牌延伸危機
- 上一篇:給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13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