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年前戰地畫作:還原中國空軍英勇抗日(組圖) 查看下一頁
1938年8月,為了更好地表現飛機空戰的場景,梁又銘或是站在空曠的地面上,用相機捕捉天空中的戰機;或是爬到高處,手拿畫筆速寫眼前的情景。頭上飛機掠過,四周不斷地傳來爆炸聲……
2015年7月,國家博物館展廳里,觀眾通過墻上梁又銘當年的畫作,將時光又再次撥回到了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余勇可賈》里興致勃勃地講述戰斗場景的飛行員、《槍林彈雨》里冒著炮火向前沖的士兵、《遙送征鴻》里期盼勝利歸來的母子以及武漢、南京等地激烈的空戰場景……梁又銘以寫實的藝術手法還原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空軍的英勇無畏。
“父親當時做這批畫作的目的就是為了鼓舞國民士氣,加之向民眾普及航空知識。因為當時很多人遇到空襲,還跑出來看飛機,很危險。”在國家博物館的展廳里,梁又銘的兒子梁政均接受《中國航空報》記者采訪時說。
盡管梁又銘這個名字沒有像張大千、徐悲鴻等畫家一樣如雷貫耳,但早在1942年,他們就已同是第三屆全國美展籌委會的籌備委員。梁又銘(1906—1984),20世紀抗戰時期以畫筆作武器的現實主義畫家,本名協文,別號愛蓮軒主人,廣東順德人,出生于上海。他早年專攻西畫,后來涉足中國畫,與雙胞胎弟弟梁中銘跟隨兄長梁鼎銘學習水彩、油畫和素描。梁又銘、梁中銘和梁鼎銘三兄弟在畫壇影響甚大,被稱為“梁氏三杰”。在北伐戰爭時期,因政局動蕩,梁又銘受文學家蕭伯納“藝術應與現實結合”觀念的影響,毅然投筆從戎。他曾赴廣州黃埔軍校任職,主編《革命畫報》。在很長一段時間,梁又銘均供職于軍中,先后任國民革命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宣傳科編纂股上尉、國際新聞攝影社社長、《中國的空軍》藝術主編等,從事美術創作和美術宣傳。
1936年,梁又銘擔任國際新聞社社長。期間除了拍攝照片、搜集資料,也進行一些記錄當時軍事和民眾的藝術創作。1937年“筧橋空戰”大捷,他聽人說這些飛機都是美國人打下來的,作為中國人,他有些失望。和好友周至柔(周當時是航空委員會主任)提起此次空戰,周至柔告訴他:“這些敵機都是中國空軍飛行員打下來的。”并把他帶到了明故宮機場,向他介紹了參與空戰的飛行員。周至柔對他說,“我們對空軍的宣傳不夠,老百姓對防空知識也很匱乏。希望你能對這些空戰和英雄事跡進行宣傳。”梁又銘被這些空中英雄所感動,決定開始創作一批與飛機、空戰有關的畫作。
當時中國方面什么飛機都有,為了更詳細地了解飛機,他跑到機場收集資料、實地考證。為了更好地進行藝術創作,梁又銘從陸軍轉至空軍。
航空類的藝術創作不同于普通繪畫創作,不僅要會畫畫,還要對飛機的各個方面有精確的理解,讓飛機這種冰冷的工業產物傳遞情感更是需要構思巧妙。由于對航空、對空軍的不了解,梁又銘經歷了很多挫折。開始的時候,畫完給飛行員看,大家都說:“小梁,你這雖然是飛機,但像貼在墻上的,不會飛。”可想而之,跨領域跨專業的知識需要怎樣的時間精力去補習。梁又銘懷著一腔愛國熱血,一邊看書研究航空機械學、空氣動力學,一邊和飛行員實地學習相關知識。修改后的畫又拿給飛行員看,他們說:“嗯,你這飛機可以飛了,但是不會打仗。因為飛行員作戰有一定的隊形、翻滾等動作,你的畫不符合空中作戰的實際情況。” 于是梁又銘又去補習空中作戰的戰術戰法。
- 下一篇:中國軍艦曾遭上百艘海盜船包圍 開火放艇反擊
- 上一篇:人生贏家趙薇伐開心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