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聯網為中國制造搶回失去的十年
中國入世十多年,中國制造賣遍全球,但卻沒有因此誕生一個世界級的消費品牌。
在中國電商網站紛紛高歌猛進布局海外購,通過電商渠道把廉價的海外名牌引入國內之時,阿里更進一步,開始做挖掘中國好商品,以及把這些商品賣到國外的工作。
7月24日,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宣布正式上線專屬的“中國質造頻道”,今后,通過淘寶網審核的優秀自主品牌將會在“中國質造頻道”得到展示,享受專有標志和強勢營銷扶持,以方便消費者購買。
這已經是“中國質造”的第四期活動。今年4月,在國家質檢總局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推動下,阿里巴巴推出全行業活動“中國質造”,目的是扶持100個產業帶,1000個明星品牌,推動1萬家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3個月中,“中國質造”接連落戶莆田、廣東,扶持莆田鞋業逆襲、助推廣貨網上行,并對接速賣通,試水海外團購,幫助澄海玩具賣向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扶持中國自主品牌是題內應有之義,“中國質造”有望提升為阿里全球化戰略的一部分。但作為消費者,肯定首先從自身需求看待此事--姑且不講那么多大的道理,“中國制造”肯定會是“剁手黨”的所愛。有過海外購物經驗的人都知道,在國外的奧特萊斯,衣服鞋子箱包物美價廉,中國人紛紛搶購,但買回來卻發現大部分產品都帖有中國制造的標簽。為什么萬里迢迢運到美國來的中國制造商品,價格反而比在中國還便宜?這是一個無比復雜的問題,可以跨過不談,消費者更直接的需求是,在中國哪兒能買到同樣工廠生產的同樣質量的商品?即便不要那些張揚的國際大牌標簽。這種需求在中國已經持續了幾十年,以前人們稱之為“出口轉內銷”,總成為被搶購的對象,搶購是因為稀缺,但又并不真的稀缺,這些優質的出口商品就在那里,難題在于,中國市場太大,工廠太多,誠信底線太低,魚龍混雜,人們無法從中識別出這些優秀的“中國質造”。
淘寶的“中國質造”活動,要干的就是這件事,怎么把優質的中國商品以及它們的品牌挑選出來,并呈現給消費者。不止是中國消費者,而是阿里零售平臺能夠觸達的全球20億消費者。事實上,不止是淘寶自己在干,其他企業也在做類似的努力,比如雷軍就一直在提“新國貨”的概念,給小米產品打上“新國貨”的標示。傳統中低質低價以量取勝的中國商品必須被真正價廉物美的“新國貨”或“中國質造”所取代,這不但是廠家的需求,也是整個中國經濟的需求,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狂飆突進四十年,粗放型以量取勝之路已經走到盡頭,Gdp增長乏力,欲取得新的突破必須從產業升級、品牌升級、質量升級、智慧升級尋找出路。
中國制造的關鍵是把中國的優質商品生產能力,轉化為品牌號召力,這一步已經遲了至少十年,事實證明,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是有生產優質商品的能力的,但卻一直沒有一批乃至一個馳譽全球的零售品牌,相比東鄰日本,從五十年代戰后崛起,到八十年代的索尼、松下橫掃美國,也不過花了三十年時間,而中國經濟騰飛從開始至今已經四十年過去,卻仍舊沒有一個能與索尼、松下媲美的商業品牌。
但中國有一點比日本強,也就是憑借后發優勢,擁有一大批馳名全球的互聯網品牌,比如阿里、百度、騰訊等,它們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品牌優勢、渠道優勢來提攜“中國質造”的影響力,這也就是阿里們應該做也正在做的事情。電商平臺助力傳統制造業發生變革,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下的最優結合,也是實踐互聯網+的最佳實踐。這一變革或將重新書寫外貿代加工的價值鏈格局,最終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質造”、從“為他人做嫁衣”到“自主品牌騰飛”的艱難轉變。
“中國質造”要征服全球市場,必須首先征服本國市場,現在的情況是,很多優秀的代工工廠都有給國際大牌代工的生產能力,但卻因為國內外經濟大形勢問題遭遇困境,如果通過互聯網為它們找到市場,則可起到類似點石成金之效。
最后,還有一個雞生蛋蛋生機的老問題,也就是假貨,中國市場上一直假貨流行,被認為是阻止中國質造崛起的一大障礙,打假是一個辦法,但單純靠打假其實不如使消費者認識到那些質優價廉的“新國貨”,試想,如果同樣的價格,用戶能夠買到與國際大牌一樣質量的商品,他們還會紛紛去買假貨嗎?
- 下一篇:當前中國股市真正“毒瘤”是什么?
- 上一篇:今晚將現"土星合月" 肉眼即可清晰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