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股市真正“毒瘤”是什么?
中國證監會出來整頓股市秩序應該是他們的一份責任,也是好事,但要清除股市這些毒瘤就得從根源上入手,逐漸地放棄政府對股市管制及參與,真正讓政府成為股市市場秩序及規則制定者、裁判及守夜人。最近,政府救市過度參與市場,如果善后不周,同樣可能成為一次股市重大的利益分贓,破壞市場秩序,并導致股市違規違法盛行。
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昨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上半年稽查執法情況,透露將從九方面加大稽查執法力度,大力清除股市肌體上的“毒瘤”,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也就是說,在股市暴漲暴跌之后,中國政府正在加強執法,來整頓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利益,以此來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而這次中國證監會打擊內幕交易、對違規配資立案查處、查處違規減持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這些也中國股市肌體上的“毒瘤”。
但是,中國股市肌體上的“毒瘤”是什么?僅是這些違規違法現象嗎?比如,中國證監會上半年增加了稽查執法,并做了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拓展案件線索來源,執法線索來源更加廣泛;二是持續保持打擊內幕交易的高壓態勢;三是進一步加強打擊操縱市場行為;四是加大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力度;五是集中打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六是嚴重查處市場機構中介執業違法行為;七是集中打擊新三板市場異發多發的違反市場行為;八是加大對大股東違規減持類市場行為;九是加大對執法信息的發布等。但是,這些只能是表象,只能是其他方面因素派生的結果。如果不能夠真正清除中國股市的毒瘤,那么這些派生的現象或結果就會沒完沒了。
因為,任何金融交易都是對信用的風險定價,信用風險的定價方式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金融市場及金融工具出現。但是信用是什么?信用是個人、企業、組織或政府之承諾。它是通過合約的方式來連接的。如果合約的精神及市場化的合約關系沒有出現或形成,那么市場化的信用從何而來?中國股市也就無法進入有效的信用風險定價。
中國1990年代出現的中國股市,基本上是由計劃經濟轉軌而來。這種股市根本上就不存在由合約精神及由市場化決定的信用關系,股市的信用完全由政府確立及隱性擔保。既然股市的信用完全由政府來確立及隱性擔保,那么政府當然就成了股市的主導者。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股市就成了徹頭徹尾的政策市。政府官員不僅主導股市指數的升跌,也可利用手上的審批權、定價權來調控股市。同時,股市之利益也玩轉在政府官員的手中。
即中國股市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策市,那么中國投資者進入股市根本就不需要看宏觀經濟形勢,也不是看企業業績,只要看政府官員的臉色。這時,中國股市的投資者成本收益分析一定會把其投資行為的收益歸自己,而把其投資行為成本歸政府或整個社會。因為,他們的投資行為完全為政府隱性擔保。在這種情況下,股市投資者肯定會偏好風險高的投資,因為,投資風險越高,可能收益就越大,但其可能把過高行為成本轉移給政府或整個社會來承擔。
還有,由于政府擔心股市投資者過于冒風險,就對股市的運行設立各種不同的限制方式,如設立漲跌停板制度,設立海外投資者進入,政府甚至指導股市投資者投資或不投資哪類股票。正因為政府這種隱性擔保及管制,更是造成了中國股市投資者風險意識薄弱及違規違法心態嚴重。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違規違法是股市投資者獲得利益更多、成本更低的方式。在股市的投資者看來,他們的違規違法與政府官員的貪污腐敗簡單不可同日而語。也就是說,當前股市上的市場秩序混亂,違法違規嚴重很大程度上都是與政府過度對股市管制、政府過度參與市場有關。如果不從這里入手,要清除股市上的這些毒瘤是不可能的。
所以,中國證監會出來整頓股市秩序應該是他們的一份責任,也是好事,但要清除股市這些毒瘤就得從根源上入手,逐漸地放棄政府對股市管制及參與,真正讓政府成為股市市場秩序及規則制定者、裁判及守夜人。最近,政府救市過度參與市場,如果善后不周,同樣可能成為一次股市重大的利益分贓,破壞市場秩序,并導致股市違規違法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