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業務狂飆突進 華為“超蘋果”革命口號震天響
記者 劉成昆
格力電器(19.05, -1.08, -5.37%)和樂視網(42.140, -3.65, -7.97%)已研發各自公司旗下的首款智能手機,奇虎360注資酷派手機、阿里巴巴[微博]戰略投資魅族科技。近期,盛大Bambook S1手機、海爾“勁-ZING”系列智能手機W718也已開始銷售,智能手機市場同質化、價格戰競爭已愈演愈烈
華為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消費者業務正成為其跨越式增長的發動機。
2015年7月22日,華為消費者業務發布201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當期銷售收入達90.9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69%。同時,消費者業務的收入貢獻占比從去年同期的24%,已快速提升至32%,真正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微博]表示,“鑒于上半年業績的快速增長,華為消費者業務2015年銷售收入預期由160億美元上調至200億美元。”并提出三年在國內超過蘋果。
受此影響,華為消費者BG(business group)將在3季度提前啟動2015年獎金評議和發放。一年開展兩次獎金評定,這讓尚在價格戰泥潭中不能自拔的其他手機制造商情何以堪。
資深IT評論人洪波告訴《投資時報》記者,“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非常成熟,可創新的空間非常小,就像早年的PC市場一樣,成了一個低利潤的制造產業,如汽車,美國已經不把其作為支柱產業,智能領域更受關注,是因為它的利潤更高。因此,手機有越來越向低利潤制造業方向發展,因此,對于企業而言,引領了第一又能怎么樣?如果華為單純發展手機,即使做到老大又能怎么樣?現在聯想是PC老大,但效益并不好。”
手機狂飆突進
隨著市場漸趨飽和,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增長日益乏力,但這并不妨礙主要國產手機企業“大躍進”雄心。各公司的出貨目標都高得讓人不敢置信。華為、聯想、小米、TCL[微博]等國產手機都將手機目標銷量定為1億臺。2015年上半年已經結束,中期考試,大家各亮成績單。
2015年上半年,華為全球總出貨量為5000萬臺,其中榮耀2000萬臺。小米2015年上半年銷量為3470萬臺,同比增長33%。魅族官方公布的數據稱,2015年上半年手機銷量達890萬臺,同比增長540%。TCL通訊上半年手機(功能機+智能手機)出貨約3200萬臺。中興今年第一季度出貨量1260萬臺。
不難看出,華為是眾企業中業績最亮眼的一家。
根據華為公布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全球總出貨量5000萬臺,其中5月單月實現銷量超1000萬臺關口。榮耀方面,上半年全球銷量2000萬臺,銷售額達到26億美元,半年時間便完成了去年全年的全部銷量。
據國際著名市場研究機構GFK數據,2015年1至5月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穩居全球前三。在中國市場,華為更是穩坐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頭把交椅。據GFK數據顯示,今年3至6月,華為分別以12.9%、13.6%、14.1%和15.2%的市場份額占據中國市場份額第一,并顯示出了極為強勁的上升趨勢。
在西班牙、比利時、新西蘭、澳大利亞、埃及等國家和地區,華為也占據了當地前三的市場份額。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考驗實力的400至500歐元中高端檔位市場,華為占據了西班牙24%的市場份額,在意大利也拿下20%的市場份額,充分體現了華為手機在海外高端市場的規模突破。
有分析顯示,在和小米關于國產手機第一的爭奪中,華為獲得了一個階段性的勝利。
余承東表示,“古人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無所得’。自我帶團隊以來,一直要求是要么不進入,一旦進入一個領域,就要成為該領域的王者。”
5月底,華為手機已提前完成公司去年全年經營目標。據IDC數據預測,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增長11.3%,而華為從5月開始智能手機月發貨超千萬臺,預計全年1億臺發貨目標將提前完成,是國際手機品牌中唯一實現快速增長的企業。
華為雄心
贏家通吃,華為繼2014年成為Interbrand Top100首家內地上榜公司后,今年再次入選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位列第70位,品牌價值估值超過150億美元。
華為發展如此迅速,中高端智能手機銷售的增長功不可沒。例如今年上半年,華為中高端機型銷量同比增70%,占到消費者BG總收入的42.9%,出貨量占比從去年的18%提升至31%,收入同比增長388%,貢獻利潤占比提升至44%。其中Mate7銷量突破500萬臺、P7累計銷量超過700萬臺。
分析人士表示,發展高端手機,有兩大裨益:一則可以讓華為擺脫價戰爭泥潭。現在低端智能手機陷于價格戰中不能自拔,企業現在都在為生存苦苦掙扎,只有擺脫了價格戰,才能存活下來。二是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積累,華為有能力發展高端手機。
余承東7月22日接受媒體采訪時又提出新的目標,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在兩年之后超過蘋果,并且要“先在規模上超過,再在利潤上超過”。
“最晚在2018年,華為有機會在營收上超過蘋果。這幾年華為在構筑產品、品牌、渠道、零售、服務上一整套的能力,包括流程、IT體系的支撐,有的能力還沒有體現出來,但是將來爆發的時候,會發現競爭對手根本跟不上。”余承東表示。
但易觀國際[微博]分析師朱大琳認為,在短時間內,華為不可能超過蘋果,這可能是華為負責人的一種激勵手法,刺激員工的斗志。余承東在業界被稱大嘴,如果只是一種手段,員工可能在受激勵之余,對其話語的接受也會打個折扣。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雙方的差距太大,完成這一任務幾乎不可能。根據蘋果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蘋果公司第三財季凈營收為496.05億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74.32億美元;凈利潤為106.7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7.48億美元增長38%。
華為終端2015年上半年的總營收還不到蘋果一個季度的利潤。另外蘋果財報顯示蘋果來自中國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00%,其中iPhone在中國的銷售額增長了87%。
洪波認為,蘋果在中國市場曾被其他企業超過,但沒有多大意義,中國本土企業在利潤上無法與蘋果比。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fk數據,2015年1至5月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居全球前三。在中國市場今年3至6月,華為分別以12.9%、13.6%、14.1%和15.2%的市場份額占據中國市場份額第一,超過了蘋果與三星[微博]。
余承東對外稱,“手機行業將會只剩下幾家企業。從整個手機終端行業形勢看,洗牌加劇,競爭已愈加慘烈,未來能存活的手機終端廠商鳳毛麟角。以消費者BG目前的發展態勢,2015年是決定我們未來命運的關鍵一年。今年我們不僅能很好地活下來,未來還將是全球少數能存活下來的2-3家手機終端廠商之一。”
不過現實情況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混戰。格力電器和樂視網研發各自公司旗下的首款智能手機,奇虎360注資酷派手機、阿里巴巴戰略投資魅族科技。近期,盛大Bambook S1手機、海爾“勁-ZING”系列智能手機W718也已開始銷售,同質化、價格戰競爭愈演愈烈。
過度的競爭必然導致有部企業弱小的企業退出。洪波認為,“余承東說今后三到五年,大部分手機終端廠家都會消失不奇怪。現在手機已經沒有多少可以創新的東西,多是同質化競爭,將來手機的利潤會變得極少,單靠賣手機,企業已經不能發展甚至生存下來,以后可能要靠手機服務來獲利。未來中國的市場大部分的廠家都會消失掉,在一窩蜂的參與進來的過程中,但最后能活下來的不多。”
朱大琳認為,中國市場非常大,并且消費者各種需求也存在,以后華為主攻高端,給低端留了下空間,大面積死掉可能性不大,只要有利潤有市場企業就能活下來。
不過艾媒的張毅卻認為正好相反,“大面積死掉的可能性較大,現在的價格戰,會讓許多企業無利潤可言,而后必然會破產或離開這一行業。”
根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今年1月份發布的數據,去年第四季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8%,為3.89億臺,而智能手機占整體手機出貨量的比例則達到86%。這一數據對智能手機市場來說,實在不是什么好消息。僧多粥少,手機廠商間的競爭只能是零和博弈,你多發展的市場,必然是另一家失去的。
互聯網生態的考量
強調性價比乃至免費,希望以此來形成用戶規模,然后靠增值服務來獲取利潤。這是互聯網企業的經營模式。小米利用這一互聯網模式進軍傳統制造產業,5年時間估值超過創業三十年的聯想,躋身國內互聯網公司前五。
樂視網、奇虎360和阿里巴巴都是典型的互聯網公司,其生產手機,天生就注入了互聯網基因,這些企業本身都不追求手機的制造利潤,都希望利用手機搭建自己的生態,從服務中獲取利潤。
華為不可能沒意識到這一點。在2013財報中,華為對互聯網已有所描述:“Internet+”驅動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引領下一波信息化浪潮,互聯網不僅僅是基礎設施,更是全新的思維模式,從價值傳遞環節向價值創造環節滲透,互聯網將深度改造傳統產業。信息和數據經營成為核心競爭力,互聯網將形成更高層次的信息壟斷和不對稱。權力向用戶轉移,用戶的全流程參與,匯集用戶的智慧構建新的制高點。
2011年,華為進行業務架構調整,進行新業務布局,劃分為運營商BG、企業業務BG和消費者BG,制定了華為要在云、網絡傳輸和終端三方面突破的“云管端”一體化戰略。這其中,消費者BG是離華為B2B業務基因最遠,卻離互聯網熱最近的部門。
一定意義上,這是任正非在互聯網的轉型實驗。這一年互聯網熱剛起席卷之勢,許多企業開始介入互聯網,小米是手機企業中,互聯網思維最為明顯的一家,因此發展如此之快,這一塊市場蛋糕達到5000億元,華為消費者業務自然不想失去這塊蛋糕,有媒體稱華為在未來將有機會沖擊1000億元年收入。
這一點上,朱大琳認為小米走在了前面,小米不一定非要在手機上贏利,作為生態企業,小米可以以成本價銷售手機,在服務上獲取利潤,并且小米發展智能家具,有利于獲取市場。智能家具將來是企業的利潤增長點。
不過此前,華為在實踐中,還沒有考慮這些問題,“華為手機還沒有走向崛起之路,只要這兩年不死掉就成功了,今后三到五年最終活下來的是極少數的廠商,希望華為能夠成為領導性的品牌。”余承東表示。一旦用戶規模達到相應水平,再發展服務業來獲取利潤,就成為可能。
“我們將圍繞衣食住行全方位打造產業鏈,我希望未來全世界滿大街跑的車,下一代的智能汽車領域都有我們的通信模塊,都有我們的4g、4.5g、5g的連接模塊,這是我們消費者業務要做的事情。這已經體現出華為希望通過手機構建生態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