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海上民兵顛覆海戰規則 令對手陷兩難處境(1
中國的海上民兵通常由漁民組成。
參考消息網8月30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操縱著一個漁船網絡,這些漁船被組織成一個在和平時期以及爆發武裝沖突時具有準軍事地位的海上民兵組織。這個海上民兵組織組成了一支非正規海軍力量,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提供了低成本的兵力擴充途徑,加大了任何對手在作戰、法律和政治方面面臨的挑戰。
據日本外交學者網站8月10日報道稱,中國海上民兵巨大網絡的規模和范圍使得作戰空間復雜化、令任何對手的決策過程退化,并導致對手陷入政治上的兩難處境,這將讓對手們在海上危機或海戰期間更為謹慎地采取對付中國的措施。法律方面的蘊義同樣重大。
報道稱,在海戰法則方面,海上民兵消除了戰艦與民用船只之間長期以來的區別。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最近開展的研究《海戰法則和中國的海上民兵》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海戰法則保護武裝沖突期間沿海漁船不被扣押或襲擊。盡管戰艦可以與幫助敵軍的民用漁船交戰,但事實上可能無法區分合法船只與那些被納為解放軍海軍輔助力量的船只。無論海上民兵是否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其在戰場上的出現都會讓敵人面臨棘手的法律和戰斗難題。
正如美國最高法院1900年1月有關“帕克特·哈瓦那”號的案例一樣,在武裝沖突期間利用漁船并不一定是新現象。在美國海軍在美西(美國與西班牙)戰爭期間扣押古巴漁船“帕克特·哈瓦那”號以及“洛拉”號之后,美國最高法院命令釋放它們。
報道稱,在印度與中國的戰爭期間,美國第七艦隊受到編入敵人戰斗序列的漁船的糾纏。1964年,北越利用漁船報告美國戰艦在北部灣的位置。美國國家安全局一份解密研究報告稱,在美國軍艦“馬多克斯”號從2000碼外經過兩艘漁船的同時,“一艘身份不明船只向一個身份不明的岸基運輸網控制站發送了一條訊息”。隨后,“馬多克斯”號很快便遭到3艘北越炮艇的攻擊。接著發生的“北部灣事件”成為美國國會一份聯合聲明的基礎,這份聲明授權美國步入越南戰爭。在整個戰爭期間,漁船沿著海岸給北越軍隊運送補給。這些“水上后勤船只”對美國海軍而言是一個持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