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嗎?小米全身而退“屏幕門”
:小米自己要為誠信反思了。它是否應該重新劃定營銷的底線?是否應該重新梳理社交媒體上傳播的話術?因為社交媒體的話語權原本就無法壟斷,已經收獲了社 交紅利的小米現在要做的恰恰是矯枉過正,重新將誠信的形象樹立起來。因為即便對一個懵懂的小孩子,我們依然希望他誠實、正直,小樹長直了才能成才。誠信的品質跨越了時間,年輕不是理由。
三天小長假并沒有讓紅米note2“屏幕門”有稍歇的跡象,相反,越來越多主流媒體跟進,索賠呼聲漸高,讓事態有了愈演愈烈的趨勢。
這可能是小米面臨的最大一次危機,因為這個年輕的品牌正遭受最嚴峻的商業拷問:誠信--這猶如一個人被質疑品行。
8月13日,首次不限量發售的紅米note2錄得80萬臺的佳績。隨后,大批用戶發現屏幕、攝像頭的供應商并非像官網旗艦店宣傳的那樣由夏普、友達、三星等大品牌供應,并出現了黃屏、觸摸失靈現象,“屏幕門”爆發。據稱,小米note2用的天馬屏價格不到夏普屏的四分之一。
8月31日,小米發布的聲明沒有對核心問題做出解釋或道歉,引起了更大的反彈。連日來,中國打假維權名人征集的“假一罰三”維權征集聲音不斷,還有網友扒出了2013年雷軍的微博,雷軍在批評競爭對手時曾寫到“有人把硬件配置和品質混淆,比如屏幕,夏普720p和山寨廠720p,配置一樣,品質能比嗎?成本一樣嗎?”
2年前的微博成了“言行不一”的證據。王海甚至公開點名,“小米不是一個誠信的公司”。
面對如潮的爭議,小米幾乎沒有回應。在發出聲明后再沒有解釋,沒有道歉。這不是小米第一次遭遇質疑,可能公司高層還希望能像以前一樣冷卻話題,轉移視線,涉險過關。但是從當下的種種情況看,小米“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已經不存在,它正在一步步為誠信交出巨額罰單。
出貨主力首役遇挫 8000萬目標蒙陰影
小米出貨的主力是紅米,而不是小米系列。根據小米公開的資料,699元的紅米2是小米最暢銷的手機。自2015年1月發布以來,紅米2半年多銷量突破1000萬臺,月均銷量200萬臺。在2015年上半年,紅米2貢獻了接近50%的銷量。行業估算,紅米產品占目前小米銷量接近80%。
由此可見,紅米系列對小米沖擊銷量的重要性。特別是今年,智能手機市場整體增速放緩,小米5遲遲不能面世。8月份推出的小米note2其實是承擔了更新產品線,保持市場活力,并拉高均價的重任——紅米2A的價格已經降到了499元,紅米note2則將價格線拉高了300元。
但是,剛剛創造了上線12個小時銷售80萬臺銷量的紅米note2旋即陷入“屏幕門”泥潭,勢必影響到其出貨量目標。由于收到了大量用戶的投訴和退貨,京東、蘇寧等主銷渠道在小米發布聲明之前就啟動了紅米note2退貨、補償,顯然這兩個渠道近期的出貨量不會好看。小米網收到的影響有多大尚不可知,但從小米論壇前期粗暴刪帖來看,用戶的情緒反彈很大,銷量也會受到影響。
紅米note2首發受挫,為小米沖擊年銷量8000萬的目標蒙上了陰影。因為上半年小米就沒有實現銷量過半,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下半年。出貨主力第一炮沒有打響,后期還面臨首批用戶追訴索賠,“屏幕門”繼續發酵的不可控局面,8000萬的目標著實讓人捏一把汗。
為估值狂奔的小米不能忍受增速減緩。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前期報道,小米于今年7月展開了第6輪融資,這次小米給自己的估值是600億美元,但投資者并不認可。600億美金的價格不僅超過了國內互聯網公司第四極力量之一的京東的市值,而且也已經超越了BAT大巨頭中的百度。可以預測,一旦紅米note2不能為小米新一輪融資提供足夠的談判籌碼,后面小米5等新品上市的節奏也會被打亂。
品牌受損 紅米“降維”勢能削弱
除了對沖擊銷量和融資的負面影響,紅米note2“屏幕門”給小米品牌帶來的暗傷可能更大,更難以估量。
平心而論,小米橫空出世5年,小米品牌的形象總體是年輕,清新的。雖然它一直擺脫不了“屌絲”的標簽。但受屏幕門影響,一旦消費者心智中建立了小米不誠信的認知,那么小米未來的品牌進階將難上加難,紅米借勢小米的品牌力也會大打折扣。
品牌運作的規律是由高入低,勢如破竹;由低入高,難如登天。從小米身上也能看出來,紅米的熱銷,一方面是低價策略,另一方面也是借了小米的品牌勢能,從1999元降維進入千元機市場,變現小米品牌實現了銷量沖頂。而小米note想從小米1999元價位進入3000元價位,卻阻力重重。再舉個例子,錘子手機T1雖然銷量不佳,但它建立的“錘子手機=3000元機”的認知,定價899元的堅果手機目前熱銷,就是借了錘子手機品牌的勢能。反之,如果一個公司第一款產品定價899元,第二款產品想賣到3000元是萬萬不可能的。
如果掛上了不誠信的負面印象,小米品牌不但難以再向高端手機市場發起沖擊,即便是紅米品牌價值亦會稀釋,同樣,小米多元化生態鏈的其他智能硬件,也都會為小米品牌稀釋埋單。
放眼全球,缺了“誠信”無法構建出一個中高端品牌。品牌建設、增值會成為小米繞不過的難題。
屢屢過界后小米是否要重劃底線
這不是小米第一次遭受誠信危機。去年1月初小米公司將“小米3”聯通版手機所用的CPU型號,從其一直宣傳的8974AB 換成了8274AB,當時小米公司也發布了聲明致歉,稱因不夠嚴謹而導致用戶迷惑,之前購機的用戶可一周內致電小米公司客服選擇全額退款。同是去年8月,紅米手機在臺灣銷售,因虛報30萬臺而被罰款60萬新臺幣。
在小米最擅長的社交媒體營銷中,這種營銷過界、涉嫌虛假宣傳誤導用戶的例子就更多了。小到轉發微博打擦邊球,大到片面運用第三方數據,拿捏得得爐火純青。而一旦有相關企業反擊,小米又會馬上用高段位的社交媒體手段淹沒這些質疑,碾壓競爭對手。以至于同行業對小米說謊打擦邊球的做法早有質疑,又拿它沒有什么辦法。
不過,這次小米自己要為誠信反思了。它是否應該重新劃定營銷的底線?是否應該重新梳理社交媒體上傳播的話術?因為社交媒體的話語權原本就無法壟斷,已經收獲了社交紅利的小米現在要做的恰恰是矯枉過正,重新將誠信的形象樹立起來。因為即便對一個懵懂的小孩子,我們依然希望他誠實、正直,小樹長直了才能成才。誠信的品質跨越了時間,年輕不是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