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囧》刷宣傳成魔,背后有復雜的資本運作在甩鞭
徐崢老師為什么要這么拼?
曲記的話:
曲記昨天一個人去看了徐崢的新電影《港囧》,看完要哭了嗚嗚嗚。
經過我的實測,《港囧》比之前更爛的《道士下山》要好一點,離完全不記得情節的《捉妖記》還差一段距離。
我更推薦全智賢女神的抗日片《暗殺》。
徐崢老師生生地把一個喜劇拍成了一個笑話,離開了黃渤和王寶強,瞬間被打回原形。
然而,徐崢老師的野心卻不小,坊間傳聞電影票房劍指30億,對標是新晉史上第一票房王《捉妖記》。
徐崢老師為什么要這么拼?
原來是跟上市公司簽了交易協議
9月23日,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01003.HK)公告稱,與北京真樂道文化傳播簽訂協議,以1.5億元的價格購買即將上映的《港囧》47.5%的票房收入(扣除發行成本)。
北京真樂道文化傳播是徐崢的公司,也是《港囧》的投資方之一。另外兩家投資方分別是全資出品過《泰囧》的光線傳媒,還有女主角趙薇的經紀公司北京普林賽斯文化傳播。
按照網上的各種采訪推測,真樂道大概占比47.5%,光線傳媒也是47.5%,普林賽斯可能占5%。
所以說,徐崢等于在電影上映前就把票房收益權讓渡給了21控股,自己的公司鎖定了收益1.5億元。
電影產業鏈大致可以分為制片、發行、院線、影院等4個主要環節,目前,業內比較普遍認可的比例是制片、發行方拿凈票房的43%,院線和影院拿57%。
那我們來做一道算術題:如果制片、發行方拿凈票房的43%,其中70%歸制片方的話,那么倒推《港囧》的票房底線是1.5億元/47.5%/(43%*70%)=10.49億元。
所以,如果《港囧》的票房達不到10億元的話,徐崢公司和21控股之間的這個deal,很可能令21控股虧錢,如何向股東和股民交待?
更何況,21控股也是徐崢的公司(股東之一)啊,這在財務報表里面是關聯方交易。。
徐崢寧浩買了個殼
要從徐崢和寧浩在2015年5月份去香港買了個“殼”---- 21控股(01003.HK)說起。
21控股,以前叫“真樂發控股”,是一家注冊在百慕達、從事物業代理和證券買賣投資的香港上市公司。
2015年2月,21控股公告稱,2014年可能面臨900萬至1700萬港元的凈虧損,
21控股于4月1日停牌。此后,經過一系列的資本動作,至5月份,21控股定向增發了約17億份股份,每股發行價為0.4港元,認購總額達6.8億港元。
定向增發的對象,分別是:傳媒資本大佬董平占24%,成為第一大股東;“香港居民寧浩”和“香港居民徐崢”分別占19%,并列第二大股東。
其他出資人還包括蘇澤光,香港貿易發展局和電影發展局主席。
這6.8億港幣,其中會拿出5.2億港幣來拍6部電影,其中三部由寧浩和徐崢制作,另外1.5億港幣用于3-4部電視劇的開拍,而“21控股”也被更名為“歡喜傳媒”。
5月14日公告當日,股票大漲130%,在整個運作期間,股價從1塊多漲到了最高點的4塊多,見上圖。
票房到底好不好?
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港囧》刷宣傳的力度是杠杠的。
誰能想到一個豆瓣評分只有6.4分的電影,在微博大V的嘴里竟然是這樣的呢?
難怪本片的主演包貝爾被質疑演技時,第一反應居然是”賠不起”。
take it easy啦,完成這個票房預期并不難。
要跟好電影比,比如說最近上映的《暗殺》、此前的《泰囧》比,那自然是提鞋都不如;但是跟爛片比,比如說《分手大師》,那還是可以湊合著看一看的,不然中秋國慶放假時,群眾們閑著干嘛呢?
下圖來源于我朋友圈里無錫的90后小朋友。
9月25日和26日,《港囧》在全國票房占比是81.4%,其他電影的排片都要靠邊站~
實在不行,還可以學《捉妖記》刷發行啊!
你們說說看,你國人民就不能踏踏實實搞點藝術、誠誠實實做人么。。。
我大A股從不缺席
投資方之一“光線傳媒”,作為一個市值400億的A股上市公司,也因《港囧》票房預期而股價上漲了近80%,對比一下同期的創業板指數。
無秘上的賣方分析師的吐槽,真是哈哈哈笑死我。都是資本的游戲,千萬表太當真。。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曲記”: quji7788,希望能以輕松、簡潔、準確、一目了然的方式,給讀者們帶來更多的實用金融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