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遠艦啟動水下發掘 疑似鄧世昌印章出水(圖)(1)
水下考古。(丹東港集團供圖)
10月4日,“丹東一號”再次出水一批水下文物,這是本次打撈出水的“致遠艦”舷窗。
隨著“丹東一號”身份確認為致遠艦,這也意味著為期兩年的水下調查階段結束,進入考古發掘階段。華西都市報記者獲悉,水下考古隊在10月4日正式啟動水下發掘工作,這也是致遠艦身份確認后的第一次水下發掘行動。這意味著致遠艦的考古工作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隨著遼寧丹東港沉船被確認為致遠艦,有更多文物陸續出水,比如發現了一枚印章,上面刻有“云中白鶴”四個字,專家認為疑似鄧世昌的私人物品。
致遠艦殘骸在海底24米
據參與致遠艦考古調查的甲午史專家陳悅介紹,致遠艦殘骸目前在海底24米處,剛發現時艦體上覆蓋了厚達3米的淤泥。
據此次水下考古調查領隊周春水介紹,自今年8月初考古工作開始以來,打撈出水的沉船相關文物種類有60余種,數量100多件,它們主要分為3大類,即船載武器、船體構件以及船員生活用品。
周春水說,目前考古工作還沒有正式進入文物大規模提取階段,出水文物都是在抽沙過程中從泥沙中剝離出來的,并且為了保護沉船船體結構,考古隊并未對散落在海水中的大塊船體甲片進行撈取,這些需要等到將來船體打撈工作計劃出臺后,再著手進行。
今年致遠艦考古6日結束
10月4日,在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致遠艦身份確認后第一次水下進行發掘工作。
參與致遠艦考古調查的甲午史專家陳悅介紹說:“此前兩年的考古活動叫調查,在確定為致遠艦后,則進入考古發掘階段。”
在4日的水下考古活動中,央視進行了現場直播。雖然此前丹東剛剛經歷了風雨天氣,但4日天氣晴朗平和,為水下考古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氣象條件。
據悉,由于天氣轉涼以及海況變化等原因,今年對于致遠艦的考古工作將在10月6日結束。按照去年的工作流程,在考古工作暫停后,工作人員將用沙袋等重物將沉船壓住,避免被風浪沖散偏離位置。
疑似鄧世昌私人印章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