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清流強產業水乳交融
這家以汽車燃油箱、電動車整車裝配為主導產業的新型企業,前身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玻璃啤酒瓶廠,在政府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支持下,2013年年初,轉型發展新型電動車整車生產制造建設項目,目前已躋身十堰“百強企業”之列。
這是十堰市企業轉型升級的縮影。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源頭核心水源區,十堰市為使“一庫清水永續北送”,近年來,關停轉產560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減少稅收22億元。丹江口水庫由蓄水發電轉為調水,每年直接減少財政收入8.29億元;每年配套支出15億元用于水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
但是,2014年,十堰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00.8億元,增長9.5%;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5%……
同時,十堰生態環境穩中趨好:丹江口水庫水質長期穩定保持在Ⅱ類及以上水質標準;去年十堰環保目標考核居湖北省第一;今年上半年十堰優良天數135天,比去年同期多20天……
十堰市是如何走出這條經濟升級增效發展之路的?
支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十堰是個以汽車產業為主體的老工業基地。
十堰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陳瑛介紹說,在市政府打造“國際商用車之都”和“整車專用化”戰略的指引下,十堰市加快推進主導產業結構優化,突出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全力支持東風商用車公司打造世界卡車第一“綠色”品牌,突破性發展地方專用車產業和新能源商用車產業,推進智能裝備制造業發展。
8月20日,十堰市政府出臺了《十堰市新能源商用車產業發展規劃(2015年~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市純電動商用車產銷量要達到2.5萬輛,產值達到60億元。
這將增強十堰汽車工業整體競爭力,標志著新能源商用車產業將升級為十堰發展戰略重點。
在位于十堰工業新區汽車工業園的東風商用車公司動力總成新工廠,東風商用車發動機廠副廠長張鵬榮介紹說,新工廠所有高耗能設備都采用計算機聯網控制,污染物達標排放,生產的新型號發動機能達到歐Ⅴ的排放標準。
陳瑛自豪地說:“2014年,十堰市生產的國Ⅳ卡車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28%,居全國第一。”
今年上半年,受國內重卡市場銷量下滑影響,十堰市生產汽車21.9萬臺,同比下降15.2%,降幅低于全國。全市汽車產業實現工業產值597億元,同比下降1.9%,降幅低于汽車產量降幅13.3個百分點。“這顯示出十堰市汽車行業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提高。”陳瑛說。
隨著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這一產業鏈上的眾多企業也迎來變革,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8月27日,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廣東省深圳市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聯盟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產業園。
項目一期用地50畝,首先入駐的是國內新能源電池研發生產前十強企業之一——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公司計劃一年內建成年產兩萬臺(套)動力電池組、3萬臺電動車,建成達產后,3年內累計可實現銷售收入115億元。
汽車產業離不開電鍍行業。“十堰的電鍍企業規模都很小,沒有治污設施,又因是山城,分散在眾多山溝中,嚴重污染環境,一直是環保部門整治的難點。”十堰市張灣區環保分局副局長翁明洋說。
今年3月,十堰市首個電鍍工業園建成,30多家電鍍企業入園,開啟了全市電鍍廢水統一治理的新局面。
電鍍工業園負責人黃登中表示,園區集中治污有效保證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的安全,全面提升了十堰市汽車零部件表面處理的水平。
生態產業為經濟增長注入活力
“十堰依托東風,但不依賴東風。”陳瑛說,“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十堰市最寶貴的財富。”
投資60萬元,把自家房屋改造成上世紀80年代的建筑風格,十堰市鄖陽區櫻桃溝農家樂老板朱德有信心滿滿地表示:“兩到三年就能收回投資。”
這自信來源于十堰市對旅游產業的大力推動。
十堰市鄖陽經濟開發區主任黨永生介紹說,櫻桃溝村已建成水果基地1800畝、蔬菜基地500畝,開通了櫻桃溝生態旅游線路,成為集生態旅游農耕體驗、果蔬采摘于一體的旅游名村,去年累計接待游客80余萬人(次)。
2014年,旅游業總收入在十堰市GDP中的比重提高到18.7%,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提升到37%,旅游業成為第二大支柱產業。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鄖陽區適宜木瓜生長。目前,全區木瓜基地面積達30萬畝,年產鮮木瓜3萬噸左右,產值達3000萬元。
去年底,十堰農商銀行與鄖陽區簽訂發展木瓜產業戰略合作協議,計劃6年累計提供信貸資金30億元,爭取實現鄖陽區木瓜產業價值200億元。
在十堰市下轄的丹江口市,潤京水業公司辦公室主任周光霞帶領記者參觀了企業生產飲用水自動流水線,她自豪地說:“公司利用丹江口水庫優勢資源,計劃投資1.6億元,建成年生產和處理40萬噸天然飲用水的企業,目前,已形成年產20萬噸的生產規模,產值達兩億元。”
據介紹,這家公司前身是以生產黃磷、化工等產品為主的企業,企業關停后轉型做“水文章”。
近年來,丹江口市大力發展飲料、啤酒等水資源產業,今年上半年,丹江口市“水”企業產值占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20%。
鄖陽區木瓜基地、丹江口市的“水”產業是十堰大力推進“一縣一品”基地工程建設的縮影。
如今,鄖西縣的馬頭山羊、竹山縣的核桃、竹溪縣的茶葉等都已成為各縣市區的主導產業。十堰市“一縣一品”特色基地超過500萬畝,擁有無公害、綠色、有機農業標志品牌210多個,占湖北省的1/3,產業綜合效益達350億元。
十堰市副市長沈學強介紹說,近幾年來,十堰積極開展適應性、競爭性和戰略性調整和轉型升級。截至去年底,全市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2.7∶51.3∶33.6。“目前,全市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占工業產值的比重由‘十一五’初期的25%提高到48%;生態綠色產業面積已占農業種植總面積的70%以上,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80%以上。生態環保理念深入人心,發展生態產業、建設生態家園、享受綠色生活的氛圍日漸濃厚。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狠抓環保為經濟發展騰出環境容量
黃姜產業曾是十堰的“黃金產業”,但黃姜加工對水質影響非常大,為確保丹江口水庫水質優良,黃姜加工產業如今在當地已難覓蹤影。
與之類似,十堰的網箱養殖也曾紅極一時。據統計,2013年底,十堰累計有15萬多只網箱,但是,為了南水北調,網箱養殖也被取締。
對此,沈學強解釋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堰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來抓,牢固樹立“綠色決定生死”的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推進綠色發展。
“我們在全省率先探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領導體制機制,成立了高規格的市環境保護委員會,市委書記周霽擔任第一主任,市長張維國擔任主任,還有6個常委擔任市環境保護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黨政同責齊抓環保工作。”十堰市環保局局長馮安龍說。
十堰市還進一步明確了54個環委會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制定了《十堰市環境保護委員會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建立了環境質量分析聯席會議制度、工作目標責任制度和聯合執法制度。
2013年以來,十堰市委、市政府“一把手”連續3年帶領市四大班子領導及市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到市環保局現場辦公,推進環保各項任務落實。
2014年6月,十堰市在湖北省率先出臺了《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實施辦法》,詳細列出了否決情形,規定了否決程序,嚴格污染減排和環境保護問責制。
此外,十堰市綜合目標考核中生態環保指標權重近年來大幅提高,由原來的5項(5分)增加為9項(Ⅰ類23分,Ⅱ類25分,Ⅲ類28分),占整個目標責任考核比重達到23%~28%。
多年來,為了南水北調,十堰市大力開展清水行動,拒批有環境風險的重大項目120個,全市關閉轉產規模以上企業560家。其中,關停“十五小”企業329家,關閉黃姜加工企業106家,遷建企業125家。
近幾年來,京津冀等地大批生物醫藥、綠色能源、新材料和現代物流等產業聚集十堰,促使十堰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20多家。
“目前,全市單位GDP能耗及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單位GDP能耗等指標下降率均居湖北省第一,工業利潤增幅全省第一。”沈學強說。
“確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馮安龍說,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十堰市突出的優勢,為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和轉型跨越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環境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