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是中國人民數千年來的夢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接過歷史接力棒以來一直強調的執政目標。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總攬全局的地位。在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我們要立足國情,充分認識到環境問題是實現全面小康的瓶頸問題,增強解決環境問題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按照小康社會的標準和要求,腳踏實地、苦干實干,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戰略目標而不懈努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把握“全面”這一核心內涵。這既體現在覆蓋人群是全面的,又體現在涉及領域是全面的。小康社會是生態文明的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然內在地包含環境保護的目標和內容。小康,在今天被賦予了更深刻、更豐富的內涵: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識榮辱,只是實現小康的前提和基礎。更清新的空氣、更優美的環境,是全面小康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所要的小康,不僅是經濟小康、政治小康、文化小康、社會小康,還包括生態小康。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深刻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在今年兩會期間,總書記參加上海、江西、廣西、吉林代表團審議時,都重點談到了生態環保。
但是,我國環境現狀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距離,在一些地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稀缺品。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指出,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實現全面小康的瓶頸問題。這是一個重要判斷,既強調了環境保護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偉大戰略中的地位,又指出了解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的緊迫性。當前,我國環境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一是環境質量差,存在霧霾、水體富營養化、地下水污染、城市水體黑臭等問題。二是生態損失比較嚴重,特別是水體生態損失較大。三是產業布局不合理,大量重化工企業沿河、沿湖、沿江布局,帶來比較高的環境風險。有數據表明,去年全國30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有80%未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長三角、珠三角特別是京津冀地區,大面積霧霾頻繁發生。不僅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面臨的形勢同樣嚴峻。空氣、水和食品的污染,正成為群眾健康的最大威脅。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水和安全的食物,又如何能夠談得上全面實現小康?如果環境質量不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就會大大下降,幸福感就要大打折扣。即使經濟再發展,GDP增長速度再快,也得不償失。
建成惠及十幾億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最重要的標志之一,就是良好的生態環境。而當前最大的制約因素之一,也是生態環境。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指標來看,環境保護是缺口相當大、任務非常重、時間十分緊的領域。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強調“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在邁向全面小康社會的征途上,如果霧霾等突出環境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愿景就難以如期實現。霧霾天氣范圍擴大、環境污染矛盾突出,從生態環境角度向我們發出了警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命重大,任務繁重。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盡快補上環境保護這塊短板。中央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當前,距離黨和國家預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只有不到6年,時間寶貴。補上環境保護這塊短板,提升全面小康水平線,必須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準確把握生態環保工作重點,拿出非常決心和措施,以應對各種艱巨挑戰。
正如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強調,要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貫徹這一要求,我們要出重拳強化污染防治,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要根據時間表來調整路線圖,緊密圍繞改善環境質量的核心,對照生態環境指標或環境質量指數,進行必要的規劃和調整,以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強化環境法治大背景下,當前急需正視和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從政府、企業、公眾等各層面發力,眾志成城,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只有以水滴石穿、久久為功的毅力,抓住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和主攻方向,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才能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如期實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