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毒跑道”凸顯青少年處于風險社會的風暴眼)
從毒奶粉事件為標志的食品安全事件,到以成人持刀沖入中小學危及校園安全為標志的暴力事件,再到以毒跑道為標志的青少年成長風險事件,無一例外地表明:青少年是風險社會的受沖擊者,也有可能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6月12日,《中國青年報》的《“毒跑道”為何頻頻出現》呈現了“毒跑道”的系列化和結構化特征。在社會各界關注下,可預見措施是一定時期內對全國近幾年的新建跑道、新裝修、新采購的學生用品等,進行全面排查,以解決前期積累的問題。這是當下必須采取的斷然措施。
但是,如果出現毒跑道就只解決毒跑道的問題,出現毒裝修就只解決毒裝修的問題,這樣只能解決已經出現的或已經明確的風險,對那些尚未明確或暫未顯現出來的青少年成長風險,則很難做到事先預防和管控。可以說,當前的工作方法依然是一種事后補救,難以有效,其結果很可能是頭痛醫頭,治標不治本。
其實,“毒跑道”和“毒裝修”事件都不是偶發事件,也不是獨立事件,它們有著內在聯系。從社會變遷角度看,我國已進入風險社會,但社會運行理念、社會運作路徑、社會治理體系等方面并未有效適應風險社會的內在規律和必然邏輯。青少年在工業產品制成的人造世界中生活,從工業品生產、使用、管理和監管等環節,都有可能出現問題而導致健康風險。從毒奶粉、毒裝修到毒跑道,其實質都是非自然環境帶來的成長風險。
從毒奶粉事件為標志的食品安全事件,到以成人持刀沖入中小學危及校園安全為標志的暴力事件,再到以毒跑道為標志的青少年成長風險事件,無一例外地表明:青少年是風險社會的受沖擊者,也有可能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如果不從根源上認識和解決青少年處于風險社會風暴眼的現實,不能從制度上創新青少年政策理念和政策體系,就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青少年面臨的各種風險困擾和侵蝕。
為此,當前亟須建立健全青少年成長風險防控機制。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是風險社會中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內容,也是青少年發展政策和相關措施的重要內容。對青少年成長風險防控機制來說,最基礎的就是要以青少年成長發展的要求,作為政策和標準制定的基本標準。只要是跟青少年成長相關的設施、用品、物品等,都必須采用盡可能高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