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吳巍巍帶領醫師團隊,于國內率先應用“藥涂球囊新技術”,成功治療下肢缺血患者。
藥涂球囊示意圖
患者劉先生因為“間歇性跛行2年,加重1月”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治療,經診斷,為“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下肢動脈CT血管成像顯示:右側股淺動脈重度狹窄。術前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吳巍巍主任分析了患者病情,該患者屬于短段狹窄閉塞病變,藥涂球囊的遠期效果更佳。2016年6月16日,吳主任帶領清華長庚血管外科團隊趙克強、趙俊來、曹戰江醫師為該患者實施了股淺動脈藥涂球囊擴張手術,術后血管造影顯示,患者下肢血流恢復,間歇性跛行的癥狀消失。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下肢動脈內壁上形成,導致血管腔狹窄,出現下肢缺血癥狀,如下肢間歇性跛行、疼痛、發涼、麻木等癥狀。中國目前大約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2000萬患者,70歲以下人群發病率為3-10%,70歲以上人群為15-20%。該病患者大部分為男性,多在老齡人群中發病。
目前,主流的治療方式是微創的血管腔內治療,通過球囊擴張、放置支架治療病變,恢復血管通暢。仍然有部分患者血管內膜的增生,在治療后再次出現血管。
藥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在用于擴張血管狹窄部位的球囊表面涂有抑制內膜增生的紫杉醇、雷帕霉素等藥物,在擴張病變的同時將藥物釋放在局部的血管內膜,抑制血管內膜的增生,提高了血管通暢率,減少再次手術的幾率。5月25日,國內首個藥涂球囊經國家藥監局批準正式上市。
在新英格蘭醫學、Circulation等國際頂尖醫學雜志發表了多個著名臨床研究結果,證實了藥涂球囊的通暢率高于普通球囊(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而病變再狹窄率、再次干預率低于普通球囊。藥涂球囊與金屬支架、藥涂支架治療效果一樣,其顯著優勢是在合適的病例減少甚至避免放置支架。對于放置支架后血管再次狹窄的患者,藥涂球囊治療也有不錯的臨床效果。隨著今年國內首個藥涂球囊獲批上市,外周藥涂時代來臨,為下肢缺血患者提供國際先進的治療理念和更多選擇,讓更多下肢缺血患者獲益。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是國內率先開展藥涂球囊治療的中心之一,吳巍巍主任多次在國內學術大會上作《股腘動脈硬化閉塞病變腔內治療的未來》學術報告,指出藥涂球囊是下肢缺血疾病治療的未來方向,藥涂球囊、斑塊切除或減容等多種新技術的聯合應用可提高下肢缺血的治療效果。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具有治療下肢缺血疾病的技術水平和先進的治療理念,開展了包括藥涂球囊、血栓斑塊抽吸旋切等多項新技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吳巍巍主任在學術大會上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