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銷售的大量空氣凈化器很難應付室內污染
這個名為《室內空氣凈化器技術及產業發展研究》的課題,是由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牽頭完成。院長鈕曉鳴表示,政府應該組織多方力量,推進研發,完善標準,開展示范應用,促進行業規范化發展。
我國室內空氣甲醛污染嚴重
根據這份報告,中國室內空氣污染呈現出有別于歐美發達國家的特征。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我國室內空氣的化學污染物、特別是甲醛和TVOCs(總揮發性有機物)污染嚴重。
該課題的相關負責人宣紹峰告訴記者,此類污染物主要來自室內裝修、裝飾材料和家具。在歐美國家,建材、家具的釋放受到嚴格而完備的監管,所以甲醛等污染物并不嚴重;而我國對這方面的管理還很不完善,低排放的建材開發能力不足,市場上產品魚龍混雜。
雖然PM2.5因為室外大氣污染而備受關注,但報告認為,甲醛、TVOCs等與癌癥的相關性比PM2.5更明確。報告援引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示:在中國,每年因室內空氣污染而死亡的人數,比室外空氣污染多83%.
宣紹峰說,中國空氣凈化器產業歷史并不長,真正起步始于2003年的“非典”,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特別是近兩年受霧霾的影響,產業進入發展高峰。國內產品要么就是“國外血統”,要么就是大量借鑒了國外市場的經驗,沿用了國外的技術路線。
宣紹峰和團隊研究了許多國外品牌的空氣凈化器,他們發現,海外消費者購買空氣凈化器,最看重的是它能否有效過濾花粉等可能引起過敏的顆粒物。因此,國外空氣凈化器無論是技術研發、還是產品設計,都對處理甲醛、TVOCs等沒有太大關注。但這類產品出現在中國的貨架上時,其弱點卻被成倍放大了。
“過濾吸附”技術卻賣高價
實測結果也驗證了這一點。宣紹峰向記者出示了去年由本市一家權威第三方機構作出的空氣凈化器檢測對比報告。記者發現,報告涉及19款不同品牌的主流產品,單臺產品的均價達到4580元。但總體上,甲醛凈化效率能達到60%的只有5款,平均凈化率只有46.6%.
而對PM2.5,這19款產品倒都表現得游刃有余。實測發現,有17款產品的凈化效率超過90%,平均值高達93.8%.
宣紹峰說,目前,絕大多數市售的空氣凈化器,其工作原理非常類似吸塵器,主要就是過濾吸附。這種技術比較簡單,成本也不高;但面對甲醛和TVOCs,過濾、吸附就力不從心了,必須借助新一代凈化技術,比如納米材料和光觸媒。
實際上,“重”PM2.5而“輕”甲醛,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產業缺乏引導、規范的必然結果——如果能夠用吸塵器的技術做出空氣凈化器,然后再以遠高于吸塵器的價格銷售,誰還愿意辛辛苦苦做研發呢?
強制性技術標準仍是空白
那么,究竟該靠什么來規范、引導市場?課題組認為,最需要、同時也最缺少的就是技術標準。
根據這份報告的梳理總結,直到今天,我國仍未出臺任何具有強制性的空氣凈化器技術標準。在兩個推薦標準中,都未對空氣凈化器處理甲醛、TVOCs等的效果進行規范。其中一個標準雖對凈化器提出了“總凈化效能”的指標要求,但實際上,這個“總凈化效能”僅指PM2.5等細微顆粒物。
鈕曉鳴告訴記者,據測算,中國空氣凈化器市場潛力極大,如果比照歐美國家的普及率,或是參考國內空調的銷售情況,未來幾年,國內每年的凈化器市場規模應該在1000億元以上。但目前,國內廠商的研發實力比較薄弱,而且集中于低端,“去年,中國出口空氣凈化器900多萬臺,但平均單價只有50美元。”
宣紹峰說,實際上,50美元的凈化器在處理空氣污染的效果上,和目前市場上三四千元的產品相差無幾。但由于信息不對稱,消費者很少有機會了解這個市場的真實情況。
鈕曉鳴理解政府在著手制定凈化器標準時采取的謹慎態度。畢竟在國內,凈化器產業只有10歲,還太年輕,而一個標準必須經得起時間的敲打。但他也強調,制定標準應該加快速度。
- 下一篇:空氣凈化器技術標準仍未出臺任何強制性
- 上一篇:環保設備行業營銷特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