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表示,近三年來,中國銀行(3.260, 0.01,0.31%)業面臨自2004年國有銀行核銷處置不良資產、改制上市以來最嚴峻的經營壓力,并且這種壓力短期內難以扭轉。需要銀行業做好長期艱苦作戰的思想準備,苦練內功,迎接漫長嚴冬的考驗。
而且,造成銀行業經營困難、大量不良產生的現狀,最重要的是經濟持續下行,此外還有:利率處于歷史最低水平、貨幣過快擴張使銀行業資產負債表快速膨脹、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銀行業造成沖擊和擠壓等原因。他指出,現在商業銀行的行長們有個普遍而又迫切的心態,就是希望中國經濟盡快好起來,這樣壓在手里的不良貸款就可以逢兇化吉、迎刃而解,呈現柳暗花明的效果,但實際上短期內這是不可能的。
中國工商銀行(4.590, 0.03, 0.66%)原行長、銀監會特邀顧問楊凱生表示,提倡金融創新必須和堅守金融的本質結合起來,鼓勵金融創新必須和加強金融監管結合起來。他在現場坦言道,作為一個喜歡寫寫弄弄的人要認真思考怎么做才是正確的、才是更好的,要注意“堅持兩分法,不說過頭話”,不要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要講究意見的建設性、講究態度的包容性”等等。
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表示,銀行業面對30年未有之3大機遇,即中國對外開放新格局,預計2020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將超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額將超2000億美元;“一帶一路”為主軸的新市場;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新商機,有利于中資銀行以人民幣業務為切入,拓展廣闊的國際市場。
他在會上指出,未來中國銀行業國際化有四個轉型突破的著力點:一是服務國家戰略,適應大國崛起的跨境金融需求;二是堅持差異化的發展,形成國際化發展的梯隊;三是理性安排推進的節奏,保證國際化業務穩健發展;四是加強能力建設,各方面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他認為,在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下,中國銀行業不應該是單打獨斗,也不應該是“零和博弈式”廝殺。
交通銀行(5.840, 0.09, 1.57%)董事長牛錫明表示,轉型發展必須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向,堅持銀行的本業,發揮銀行的優勢。支持實體經濟才是銀行之根本,銀行不能自娛自樂,中國的實體經濟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產業的東部升級和西部轉移都是機會。
他認為,現在正是風險管理的關鍵時期,誰風險管理得好、質量穩定,誰就是贏家。作為銀行,不是百米賽跑,而是馬拉松,依法合規、穩健經營是銀行的最基本原則,看銀行不是看一時一世,而是看一生一世。
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表示,作為一個銀行家,作為一個過去被普遍認為金融不太發達的國家,銀行業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從過去曾經被認為技術上已經破產的一個銀行業,實現了歷史性的轉變。
中國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唐雙寧表示,光大集團一直踐行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和“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興業銀行(15.290, -0.02, -0.13%)行長陶以平表示,經濟L型增長將是一個十分艱巨和充滿挑戰的過程,對此我們應該充分估計,做好準備,不能掉以輕心。銀行應該重點關注以下趨勢性的變化:一是很多傳統理念將面臨顛覆。習慣性地認為銀行經營“只要有規模就會有效益”,現在這一點顯然不再適用;“債券市場、銀行理財產品必須剛性兌付”、“國家不會讓銀行破產”等等,未來也將不再適用。二是銀行業經營情況會加速分化。隨著經濟增速下行、結構調整加劇,過去那種行業“普漲”的格局已經不可持續,分化將成為必然。三是傳統金融行業之間的業務邊界將更加模糊。
他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堅定不移地鼓勵銀行差異化發展。在具體業務特別是銀行個體特色業務、重點業務的監管和規范上,能夠更加靈活,保持彈性,避免“一刀切”;對一些既符合國家戰略導向,又有很強社會效益的業務,應該考慮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二是堅定不移地鼓勵創新。給予商業銀行更大的創新容忍度,允許試點甚至“試錯”,特別是綜合金融的創新。
浦發銀行(15.570, -0.07, -0.45%)行長劉信義認為,目前銀行業面臨著5大挑戰:一是客戶的需求日益復雜化和綜合化,對商業銀行推進綜合化經營統籌管理能力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二是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對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和挑戰;三是在國家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和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背景下,銀行國際化經營的能力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四是商業銀行在體制機制、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還不能夠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的需求;五是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多變,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風險管控的能力和內部自我修復的能力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
同時,他表示對中國銀行業的未來抱有著充分的信心,因為其還有巨大的空間。這個信心來自于三個方面:第一,對中國經濟未來長遠的空間抱有堅定的信心;第二,中國銀行業所擁有的堅實的基礎和重要的市場地位,包括監管水平、公司治理、資本充足、內控、人才等等;第三,來自于對我們法治國家,銀行業在經營當中占有主體地位的認知。
廣發銀行董事長董建岳表示:在銀行業轉型和突圍的關鍵階段,普惠金融不僅是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應盡義務,也是銀行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他將“普”與“惠”拆解分析。對于“普”,他認為,一是“廣覆蓋”,通過科技創新,讓銀行服務覆蓋到更廣泛的人群;二是“低門檻”,通過產品創新,減少客戶獲得銀行服務的限制條件;三是“高頻率”,通過流程創新,讓常用的基礎金融服務需求最大程度得到滿足。
對于“惠”,他認為,一是“實惠”,銀行提供金融服務要給客戶的生產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二是“優惠”,銀行在提供金融服務時不能簡單按照“一單、一事、一了”的即時成本進行定價;三是“互惠”,普惠金融是銀行業轉型發展的一片新藍海,是銀行從“競爭白熱化”到“占據空白點”的理性抉擇,會有越來越多的銀行參與其中。
平安銀行(8.780, -0.01, -0.11%)行長邵平表示銀行業現在是腹背受敵:銀行業利潤增速斷崖式下跌,只用了短短四年就從30%多的高增長到接近0增長,驚心動魄;比利潤增速下滑更為嚴重的是商業銀行不良率的攀升;銀行新增資產投放也面臨著問題;地方政府干擾的信用債開始爆發風險等。
他認為,既然中國經濟將經歷一個L型的發展階段,那么期待銀行資產質量快速反彈、利潤恢復高增長就是不現實的,銀行需要認清這一規律,敬畏這一規律,回歸到合理的增長目標上來。他指出,把握住穩健經營的“道”,銀行就有了走向未來的可能;但要在困局中突圍,脫穎而出,還需要構建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提升管理水平,這就是銀行經營的“術”,而完整經濟周期的考驗,會真正塑造出兼具“道”和“術”的銀行家,誕生出中國的銀行家精神。
渤海銀行董事長李伏安出席并做主旨發言。他認為,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金融機構首先必須將目光放遠,站在未來看今天的市場和客戶,打破傳統經營理念的條條框框,在鞏固原有業務的基礎上,迅速創新能力,抓住新興業務產生的增量機會在競爭的洗禮中立于不敗之地;
其次要敢于打破傳統,銀行打破傳統才能進步,固步自封只會被歷史的洪流淹沒。另外,銀行不能把轉型當做口號喊,要行動,傳統的金融機構想要創造出可以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在組織、機構和架構上進行調整。
楊再平:銀行業必須要換新的活法
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表示,銀行業必須要換新的活法。2011、2012年那兩年我每天要應對銀行業暴利的輿論,各種各樣的人包括律師要起訴銀行,輿論幾乎一邊倒指責銀行暴利。我當時說這是一個階段性的、非正常的狀況,這個話就過了兩年,銀行業好日子已經過去,已經陷入困境了。
他認為,銀行要跳出同質化的競爭,這要求銀行必須特色化,銀行業存在這樣一個問題,要求我們要對客戶進行細分,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所以它與精細化是相聯系的特色化生存。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