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連轉5文聚焦延遲退休 為政策推進鋪路
政策出臺日益臨近,人社部為推進延遲退休鋪路。7月25日,人社部官網連續轉載5篇報道,由5位專家分別從各自側重的角度談延遲退休政策,這在此前并不常見。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認為,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是必然趨勢。目前我國職工平均退休年齡偏低,實際上的平均退休年齡只有54歲,是世界上平均退休年齡比較低的國家。
針對此前人社部提出延遲退休會選擇先在退休年齡相對偏低的群體中實施的要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建議,“女先男后”的政策取向,是先從低齡退休的女性開始,而男性與符合60歲退休的女性先不延遲。
現實矛盾:老年人口撫養比持續增長
按照人社部給出的延遲退休政策出臺時間表,今年要向社會征求意見。針對該政策的進展,在上周五人社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李忠介紹,目前正處在政策研究設計過程中,經過一些必要程序后會向社會公布。
關系3億多城鎮職工的延遲退休政策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執行了這么多年的退休政策為什么要改變呢?
據了解,我國現行的法定職工退休年齡是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對于經過政府批準的一部分特殊工種或病殘職工,允許提前退休。
“我們對全球170個國家或地區的退休年齡情況進行了梳理。”人社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說,結果可以分成三種情況:發達國家普遍執行65歲以上的退休年齡,有的甚至達到70歲(以色列);少數經濟落后的小國,執行的是低于60歲的退休年齡,他們或者是養老金制度不完善,覆蓋人群有限,或者是人均預期壽命較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實行的是60~65歲之間的退休年齡。
“退休年齡偏低會造成人力資源浪費,不利于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比較充足的人力資源。”金維剛說。
記者了解到,人口老齡化加快,老年人口撫養比持續增長,也是推進延遲退休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維剛介紹,2015年我國參保職工人數與退休人數之比達到2.88:1,預計2035年左右將達到2:1。“綜合考慮我國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變化、人口老齡化、養老保險基金長期收支狀況等多種因素,適當提高我國法定退休年齡是一種必然趨勢。”
專家建議:延遲退休政策可“女先男后”
據人社部介紹,設計延遲退休政策的主要思路是:小步慢提,逐步到位;區分對待,分步實施。2017年正式推出延遲退休政策。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稱,每年推遲幾個月退休,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逐步把退休年齡提高到一個合理的區間。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減輕對勞動者和社會的沖擊,通過時間來化解矛盾。
從國際經驗來看,美國計劃從2002年到2027年,德國計劃從2012年到2029年,將退休年齡由65歲逐步提高到67歲,每年僅延遲退休1到2個月。而英國、希臘等國家由于退休年齡提高較快,出現了罷工和社會不穩定等現象。
針對“區分對待,分步實施”,人社部解釋,不是對所有社會群體同時實行延遲退休,會選擇現在退休年齡相對偏低的群體開始逐步實施。
據莫榮介紹,在男女退休年齡方面,總體來說,大部分國家執行男女相同的退休年齡政策。全球170個國家和地區中,男女法定退休年齡相同的共有111個,占65.3%,男女法定退休年齡不同的共有59個,占34.7%。
目前,我國女職工、女干部退休年齡比男職工早5到10年,這也被業界認為是最有可能率先實施延遲退休政策的群體。首都經貿大學教授庹國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女性群體率先推行延遲退休的阻力會更小,但也不應“一刀切”。
對此,鄭功成認為,“女先男后”的政策取向,是先從低齡退休的女性開始,而男性與符合60歲退休的女性先不延遲,所涉及的范圍并非全體勞動者,這既有利于縮小不同群體之間過大的退休年齡差距,又可以減弱現階段延遲退休對就業崗位的總體影響。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