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周無疑是全球體育迷的狂歡節,然而在觀看精彩賽事的同時也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那就是興奮劑。多少戰功赫赫的體壇名將都前赴后繼地栽倒在"禁藥"丑聞之下,比如: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加拿大運動員本?約翰遜在百米飛人大戰中跑出了9秒79的人類極限紀錄。但旋即本?約翰遜被查出使用了興奮劑,金牌被收回。該事件是奧運史上最大的興奮劑丑聞,也是從一次,中國觀眾開始認識“興奮劑”。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發生了轟動一時的“巫丹服藥事件”,后來查明巫丹是服用了含禁藥成分的止咳藥。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美國女子短跑名將瓊斯一人奪得5枚獎牌。直到2007年她才承認在悉尼奧運會期間服用了類固醇類藥物,她在悉尼奧運會上得到的獎牌被悉數收回。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前后共有32名運動員被查出使用興奮劑或卷入興奮劑事件,是歷屆奧運會之最。
據統計,自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國際奧委會開始實施興奮劑檢查至2004年雅典奧運會,10屆夏季奧運會上共有85名運動員被查出使用了違禁物質或違規。
在前兩天的里約奧運會比賽中,我國泳壇男神孫楊也因禁藥一事遭遇了對手的指摘。雖然事后立刻被澄清,但是不難看出興奮劑這個詞時刻在刺激著國際體壇敏感的神經。
其實興奮劑使用的歷史遠比我們想象的更久遠。有資料表明,早在公元前776年就有運動員在競技比賽中使用刺激劑的記載。時至今日,興奮劑家族已經更新換代了無數次,這個過程中,人們對這類藥物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改變。今天谷君就為大家來八一八興奮劑的演變史。
古代興奮劑鼻祖--毒蘑菇
在科技落后的古代,智慧超群的祖先們就會在大自然中尋找能強健體魄的資源。人們通過一些特殊的飲食來提高運動員或戰士的體能,以幫助他們贏得比賽或戰斗。這些具有神奇功效的食物可以算得上是現代興奮劑的鼻祖了。
據北歐神話傳說,神勇無敵的戰士巴薩卡斯(Berserker)在戰斗之前總是會服用一種名為"不頭疼"(Butotens)的飲料,上了戰場之后戰斗力倍增如有神助。經后人考證,這種飲料中很可能含有毒蘑菇的成分,會使人變得瘋狂。據記載,毒蘑菇也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員賽前常用的興奮劑。不過當時并不存在任何禁用藥物的規定,借用外力來在比賽中取勝也并沒有被人們視作不道德的行為。
近代第一種興奮劑--鴉片
到了現代,第一個登上競技體育舞臺的興奮劑是鴉片,英國傳統的耐力賽跑則是興奮劑應用于現代體育的源頭,1807年,運動員亞伯拉罕·伍德聲稱自己在比賽中使用了鴉片酊來保持24小時一直清醒,于是擊敗了其他的選手。這一做法很快得到普及,到1877年,這項耐力賽的奪冠成績達到了500英里(約804千米)。一年之后,最好成績被提高到520英里(約837千米),奪冠選手一共奔跑了138小時,期間很少休息。
在當時,使用藥物提高比賽成績被認為是一種先進的科學方法,因此興奮劑的奇效開始在體育界內廣泛傳播。在美國,著名的六天自行車耐力賽的參賽選手大規模使用可卡因是一個公開的秘密。由于全世界普遍還沒有認識到興奮劑的危害,這種今天看來不能容忍的藥物使用局面在當時的賽場上可以說是家常便飯。
興奮劑的危害開始受到重視
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上,丹麥自行車選手簡森在比賽中死亡,尸檢中發現他服用了安他非命等幾種藥物。同樣的不幸也降臨在了英國自行車運動員辛普森身上,他死于1967年的環法比賽中,人們在他的口袋中發現了未吃完的安他非命。興奮劑光鮮的面具開始逐漸消失,露出了猙獰的本來面目。
1968年,國際奧委會開始在比賽中檢測興奮劑。但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對于很多類型的藥物(比如合成類固醇)仍然是束手無策的。到了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加拿大人本·約翰遜在奪冠后被查出禁藥司坦唑醇。此后,興奮劑檢測技術開始突飛猛進,越來越多想要走捷徑的人在檢測中現了形。
根據國家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發布的《興奮劑對人體的作用及危害》,興奮劑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利合成類固醇
這是使用頻率最高、范圍最廣的一類興奮劑,包括甲睪酮、苯丙酸諾龍、葵酸諾龍等。這類藥物具有雄性激素的作用,能夠促進骨骼肌細胞的復制和成長,使運動員迅速變得更敏捷更強壯,大大提升體能和爆發力。
類固醇類興奮劑的副作用也是十分可怕的。對男性運動員而言,會導致陽痿、睪丸萎縮、精子生成減少甚至無精子,影響生育功能。也有可能出現性格改變,腎功能異常、乳房增大、早禿等。對女運動員而言,這類藥物會引起脫發、性功能異常、月經失調。還可能出現多毛、長胡須等男性體征。嚴重者可能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甚至肝癌等。
2、精神刺激劑
精神刺激類興奮劑包括麻黃素類、可卡因等。這一類藥物能夠顯著提高運動員的呼吸功能,起到改善循環、增加供氧能力的作用。使運動員保持精神亢奮的狀態,大大提高體力。其中可卡因能使運動員變得情緒高漲,更加能夠忍受傷痛,并且提高其攻擊力。
精神刺激類藥物用量大時會出現呼吸快而淺、血壓上升等癥狀,嚴重時會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長期服用會出現頭痛、心慌、焦慮、失眠、耳鳴、震顫等不良反應,嚴重時會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3、β-受體阻滯劑
β-受體阻滯劑的典型代表藥物是普萘洛爾。這類藥物具有鎮靜作用,服用后可降低血壓、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人體平衡能力和運動耐力,還可消除運動員賽前的緊張心理,實現超水平發揮。因此射擊、體操等項目的運動員使用此類藥物較多。
β-受體阻滯劑的不良反應是頭暈、失眠、抑郁、幻覺、心動過緩、血壓低,還可誘發支氣管哮喘。長期使用后若突然停藥,會引起心跳過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4、麻醉鎮靜劑
可待因、嗎啡及其衍生物,以及同類合成制劑均屬于麻醉鎮痛劑。運動員使用后會產生快感及亢奮,同時伴有超越體能的幻覺,幫助運動員長時間忍受肌肉疼痛。因此,游泳和長跑運動員使用較多。
麻醉鎮靜類藥物可導致服用者呼吸困難和藥物依賴,常用可成癮,因此引發嚴重的生理及社會問題。
5、利尿劑
呋噻米、螺內酯等利尿劑能使運動員在短時間內急速降低體重,在那些按體重分級別進行比賽的項目中(如柔道、摔跤和舉重等),運動員常有使用。運動員在比賽前使用利尿劑可快速減輕體重;在興奮劑檢查時使用利尿劑可沖淡尿液,遮蔽尿中的違禁物質。
服用利尿劑易造成人體嚴重脫水,嚴重者可發生腎衰竭。
6、肽類激素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可刺激睪丸中睪丸激素的形成;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能促進機體產生更多的皮質醇,皮質醇及合成類似物可減輕肌腱和關節的炎癥,具有止痛和消炎的作用;人體生長激素可促進肌肉增長,常被舉重和田徑運動員使用;紅細胞生成素具有促進紅細胞增生及維持血中紅細胞數穩定的作用,常被自行車、賽艇、短跑和長跑運動員使用,目的是增加血液中的紅細胞數,提高血液的攜氧量。
青少年使用生長激素可使手、足、臉以及內部器官出現不正常發育。長期使用紅細胞生長激素可導致肝功能和心臟功能衰竭,還可引發糖尿病。
"作弊"技術仍在升級--基因興奮劑問世
近年來,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進步,通過引入外源DNA生效的"基因興奮劑"逐漸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基因興奮劑僅存在于肌肉中,且與天然產物完全一樣,無法通過現有的檢測手段檢測到,具有很高的隱蔽性。
對此,國際奧委會表現出了極高的重視。2003年,"基因興奮劑"被列入禁用興奮劑清單,并且給出了"非治療目的使用以提高運動能力的基因、遺傳構件、細胞" 的定義。
今年,科學家們首次采取了一種基因測試,以檢測為提高運動員耐力和性能而非法注射的EPO基因,成為了首個反"基因興奮劑"作弊的基因檢測方法。這可稱得上是反興奮劑歷史上的一個不小的進步。
然而擔憂依然是存在的,隨著CRISPR技術的問世,開發出針對采用CRISPR的"基因興奮劑"的診斷測試,勢必會面臨重重挑戰。人類反興奮劑的征程,道阻且長。
(本文來自生物谷、財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