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五十三種疾病不輸液,剖宮產手術需報告和評審)
人民網北京8月13日電 (記者白劍峰)國家衛計委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安徽綜合醫改有關情況。安徽統籌推進醫保、醫藥、醫療聯動改革,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群眾獲得感不斷提升,實現了“患者負擔不增加、醫院收入不減少、醫保基金可承受”的目標。
安徽省衛生計生委主任、醫改辦主任于德志介紹,安徽制定醫療服務正、負面清單。2014年安徽在全國率先提出53種疾病不輸液“負面清單”,開展門急診靜脈輸液處方點評制度。目前,省、市、縣三級醫院門診急診輸液率明顯下降,全省基層、縣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普通大輸液金額占比持續下降,今年1—7月已經分別降為6.9%、1.6%。2015年7月,推出15種剖宮產手術正面清單,建立剖宮產手術報告和評審制度,嚴格控制非醫學指征剖宮產手術,全省助產機構剖宮產率從實施前的45.08%下降至40.46%,一胎剖宮產率下降更為明顯。
安徽全面推進縣級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即制定醫院內醫務人員必須遵循的診療模式,使病人從入院到出院依照該模式接受檢查、手術、治療、護理等醫療服務,讓疾病診療有“標準流程圖”。在6個縣試點基礎上,成立安徽省縣級公立醫院臨床路徑管理指導中心,遴選出100個病種,在全省所有縣級醫院推開,并將21種輔助用藥不納入臨床路徑表單。2016年省內67家三級醫院、227家二級以上醫院(含75家縣級公立醫院)全面推開,取得顯著成效。2016年第一季度,75家縣級醫院完成臨床路徑112041例次,占出院病人20.29%,與2015年同比增加435%,出院患者人均輔助用藥費用下降18.57%,抗菌藥物使用強度下降4.28%,初步實現了降低藥占比、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控制輔助用藥比例、合理檢查、合理治療的目標。醫患糾紛也明顯減少。
開展門診處方規范管理試點。在合肥等試點地區村衛生室,制定適合基層用藥實際的標準處方集、電子化標準處方開具流程,試點病種129個,占基層門診常見病種95%,輸液率下降至16.7%,抗生素二聯使用率下降至6.5%,激素使用率下降至2.1%,村醫濫用“三素一湯”(抗生素、激素、維生素和輸液)現象得到明顯改善。
安徽建立核心數據信息公開制度。2013年、2014年,安徽相繼向社會公示全省47所三級醫院和省直醫院的8項醫院關鍵運行指標,包括門診輸液率、出院患者次均費用等,社會反響強烈。2015年,又在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推出向社會公開包括醫療費用、醫療質量、運行效率等六大類24項醫療服務信息制度。一方面引導患者到質量優、費用低、管理好的醫院就診;另一方面倒逼醫院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費用,力爭補齊醫療服務信息不對稱的短板。
安徽按照省級定政策、市級抓督促、縣級管執行,實現全省范圍內新農合籌資政策、補償方案、報銷目錄、信息系統、基金管理、定點醫療機構“六統一”管理。在支付方式改革上,改“項目付費”為“病種付費”,大力推進病種付費,合理確定病種范圍和費用定額,病種總數達800種。加強臨床路徑管理,規范診療行為,激勵醫療機構變“要我控費”為“我要控費”。
在規范醫療服務行為上,將同級同類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次均三費”(藥品費、檢查費、材料費)水平、結構和漲幅變化等數據每季度定期進行對比分析、排名通報,并發揮衛生部門統籌管理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的優勢,有效加強了定點醫療機構監管,放大了政策疊加效應。多年來,安徽新農合實現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