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產品剛性兌付被叫停 基金子公司何去何從)
基金公司資管產品再上緊箍咒。監管部門近期表示將嚴厲打擊資管產品剛性兌付等行為,此前證監會也已就《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及《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公開征求意見。在業內人士看來,接下來基金子公司規模下行或成為必然,基金子公司牌照紅利弱化,基金公司回歸主動管理能力的本源成為必然。
嚴禁基金資管產品剛性兌付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近日表示,在規范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私募資管業務方面,將嚴厲打擊資管產品剛性兌付、違規配資、資金池等觸碰底線的行為。
在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總經理劉亦千看來,在基金子公司和專戶資產管理業務領域,通道業務資產管理規模的迅猛增加,對主要依靠資產管理能力的基金公司來說,已經積累了潛在風險隱患,監管部門加強監管,有助于推動行業回歸資管本源、堅守資管底線。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79家從事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的基金子公司的管理規模突破11萬億元。其中平安大華匯通財通管理有限公司和民生加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規模均突破8000億元,建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超過6000億元。
從資產管理規模看,面市至今尚不足四年的基金子公司,迅速比肩已經發展十多年的信托業。2012年11月,首批子公司成立,依托子公司平臺,基金投資領域從上市公司證券類資產拓展到非上市股權、債權、收益權等實體資產,被業內人士看作擁有了全資管牌照。加上不少基金公司通過基金子公司實施股權激勵,使得基金子公司在開展類信托業務時,操作方式靈活,決策機制高效,比傳統信托公司發展更為迅猛。
不過,隨著資產管理規模迅猛增長,潛在的隱患也會逐步累積,不管是通道類業務還是融資類業務,相對于膨脹的資管產品規模,基金子公司的注冊資本金不值一提,即使單一產品出現問題都將是致命的,這也使得監管部門警鐘長鳴。
監管加碼帶來多方面影響
劉亦千認為,監管層加碼資管產品監管,會帶來多方面的影響。
首先,最直接的影響是基金子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的下降。由于子公司業務多數為通道業務,基金公司收取的通道費用有限,隨著無風險利率下行等因素,潛在風險也在逐步累積,從性價比看,開閘此類業務對基金公司來說“不劃算”。加上8月份證監會發布《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暫行規定》,建立以凈資本為核心的全面風險控制監管體系,“原有產品到期后,受凈資本規模限制,無法發行新產品,資產管理規模下降將是必然的。”
其次,將促使基金公司回歸到資產管理能力的本源。對于基金公司來說,資產管理能力是最核心能力,只有加大主動管理能力,才能獲得投資者的認可。
最后,基金公司短期利潤會受到影響,基金子公司的牌照價值將會下降,進而基金公司整體估值也會受到影響。從多家基金公司經營情況可以看出,由于子公司專戶產品規模遠超公募產品規模,多家基金公司利潤幾乎全部來自子公司,隨著監管趨嚴帶來的規模下降,利潤必然會隨之下降,會對基金公司利潤帶來直接影響。
在南方某基金公司業內人士看來,在信托業如日中天時,基金公司通過子公司開展類信托業務,成功分流了部分信托業務,對于以資產管理能力為本源的基金公司來說,當時市場疲軟,有牌照紅利當然會要,但是隨著監管趨嚴,牌照紅利會日趨弱化,接下來考驗的將是真正的主動資產管理能力。